不同操作系统刷新DNS缓存的命令各异,刷新DNS缓存主要用于解决域名解析异常问题,网站IP变更后本地仍访问旧地址、DNS记录被污染导致无法连接,或修改了本地 hosts 文件/DNS服务器设置后需立即生效。清除错误缓存可避免网络请求被错误重定向,提升访问稳定性。普通用户建议每3-7天手动刷新一次,或在网络故障时尝试此操作。
一、如何刷新DNS缓存命令?
不同操作系统刷新DNS缓存的命令如下:
1. Windows 系统
命令提示符:
cmdipconfig /flushdns
执行后显示 已成功刷新 DNS 解析缓存 即表示成功。
PowerShell:
powershellClear-DnsClientCache
2. macOS 系统
macOS 12 及以后版本:
bashsudo dscacheutil -flushcache; sudo killall -HUP mDNSResponder
旧版 macOS:
10.11 (El Capitan) - 11 (Big Sur):
bashsudo killall -HUP mDNSResponder
10.10 (Yosemite):
bashsudo discoveryutil mdnsflushcache
3. Linux 系统
Systemd-resolved(Ubuntu/Debian 等):
bashsudo systemd-resolve --flush-caches
Nscd(Name Service Cache Daemon):
bashsudo systemctl restart nscd
Dnsmasq:
bashsudo systemctl restart dnsmasq
4. 浏览器缓存
Chrome/Firefox:
打开浏览器设置 → 隐私与安全 → 清除浏览数据 → 勾选 “缓存的图像和文件” → 清除数据。
二、刷新 DNS 缓存的作用
解决域名解析错误
当网站 IP 变更或本地缓存过期时,刷新缓存可强制获取最新 DNS 记录,避免访问旧 IP 导致连接失败。
修复网络访问问题
若因 DNS 污染或缓存冲突导致无法访问某些网站,刷新缓存可恢复正常解析。
测试 DNS 配置变更
修改本地 hosts 文件或 DNS 服务器设置后,刷新缓存可立即生效,无需重启设备。
提升网络性能
清除错误或过期的缓存条目后,系统会重新查询正确 DNS,减少后续访问延迟。
三、dns的服务器地址设置为多少
1. 运营商默认 DNS
自动获取:
在网络设置中选择 “自动获得 DNS 服务器地址”,由 ISP自动分配。
优点:通常对本地网络优化较好,延迟低。
缺点:可能存在解析不稳定或被劫持的风险。
2. 自定义 DNS
本地 DNS 服务器:
如企业内网部署了 DNS 服务器,需填写内网地址以解析内部域名。
智能 DNS:
地址:9.9.9.9
特点:自动拦截恶意域名,适合安全敏感场景。
4. 如何修改DNS服务器地址?
Windows:
控制面板 → 网络和共享中心 → 更改适配器设置 → 右键网卡 → 属性 → IPv4/IPv6 → 手动输入 DNS 地址。
macOS:
系统偏好设置 → 网络 → 高级 → DNS → 点击 + 号添加服务器。
Linux(Ubuntu):
编辑 /etc/netplan/01-netcfg.yaml 文件,添加:
yamlnameservers:addresses: [8.8.8.8, 1.1.1.1]
然后执行 sudo netplan apply。
刷新 DNS 缓存:通过系统命令清除本地缓存,解决解析错误或测试配置变更。
DNS 服务器选择:
普通用户:优先使用公共 DNS。
企业用户:根据内网需求配置本地 DNS 或智能 DNS。
游戏/低延迟场景:选择离用户最近的 DNS 节点。
刷新DNS缓存可清除本地存储的过期或错误域名解析记录,强制系统重新从DNS服务器获取最新数据,解决域名迁移、IP变更或配置错误导致的访问问题。操作前需保存网络配置,避免中断连接;刷新后建议重启浏览器或测试域名解析是否生效,若问题持续,需检查网络设置或联系DNS服务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