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新DNS缓存的主要作用是强制设备清除本地存储的域名与IP映射记录,解决因缓存未更新导致的访问异常。例如,网站迁移后仍访问旧服务器IP,或DNS记录被篡改时,刷新缓存可让设备重新向权威DNS服务器查询最新解析结果,确保访问正确的目标地址。
刷新DNS缓存的作用
DNS缓存是设备或浏览器临时存储的域名与IP地址映射记录,用于加速后续访问。但当域名解析变更或缓存错误时,可能导致访问旧IP或无法连接。刷新DNS缓存可强制设备重新查询权威DNS服务器,获取最新解析结果,解决以下问题:
域名解析未更新:网站迁移后仍访问旧服务器。
缓存污染或错误:DNS记录被篡改或存储异常。
网络故障排查:验证本地DNS配置是否生效。
刷新DNS缓存的方法
一、Windows 系统
命令提示符
刷新所有DNS缓存:
cmdipconfig /flushdns
执行后提示“已成功刷新 DNS 解析缓存”。
其他相关命令:
ipconfig /displaydns:查看当前缓存内容。
ipconfig /renew:更新IP地址。
PowerShell
执行相同命令:
powershellClear-DnsClientCache
二、macOS 系统
终端命令
macOS 12(Monterey)及以后:
bashsudo dscacheutil -flushcachesudo killall -HUP mDNSResponder
旧版本(如 macOS 11 Big Sur):
bashsudo killall -HUP mDNSResponder
更早版本(如 macOS 10.x):
bashsudo discoveryutil mdnsflushcache
三、Linux 系统
通用方法
Systemd-resolved(Ubuntu/Debian等):
bashsudo systemd-resolve --flush-caches
Dnsmasq,常见于路由器或轻量级服务器:
重启服务:
bashsudo systemctl restart dnsmasq
Nscd(Name Service Cache Daemon):
bashsudo systemctl restart nscd
无缓存服务时
Linux默认不缓存DNS,可直接修改/etc/resolv.conf后重启网络服务:
bashsudo systemctl restart NetworkManager # 或 network.service
四、浏览器级缓存
即使刷新系统DNS,浏览器可能仍缓存解析结果,需单独清理:
Chrome/Edge/Firefox:
打开开发者工具(F12或Ctrl+Shift+I)。
进入 Application → DNS → 点击 Clear host cache。
Safari(macOS):
彻底退出浏览器后重新打开,或通过隐私设置清除缓存。
五、路由器/网关缓存
若整个局域网访问异常,需登录路由器管理界面,在DNS设置或系统工具中找到清除DNS缓存选项。
注意事项
权限要求:所有命令需管理员/root权限执行。
生效时间:刷新后立即生效,但远程DNS服务器可能仍有缓存,需等待TTL过期。
替代方案:临时修改本地hosts文件,强制指定域名IP,但仅适用于测试环境。
通过以上方法,可快速解决因DNS缓存导致的访问问题,确保网络连接正常。
刷新DNS缓存还能修复网络故障排查中的缓存错误,如域名解析超时或返回错误IP。通过清除过期或污染的缓存数据,可验证本地DNS配置是否生效,避免因缓存同步延迟影响业务连续性,尤其适用于服务器变更、CDN切换等需要即时生效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