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售前三七 | 本文章发表于:2025-07-30 阅读数:514
NAT(网络地址转换)是家庭和企业网络里 “隐形功臣”,能让多台设备共用一个公网 IP 上网。本文从基础概念、工作原理到路由器设置、常见问题,用简单语言和图文结合的方式,带大家快速搞懂 NAT。内容全是实用教程,没有复杂术语,看完就能明白 “家里手机、电脑同时上网靠的是什么”,还能动手解决简单的 NAT 问题。NAT(网络地址转换)是让多设备共用网络的核心技术,日常上网都离不开它。
一、什么是 NAT?
NAT 全称 “网络地址转换”,简单说就是给设备 “换地址” 的技术。
家里的手机、电脑、平板等设备,都有一个 “内网 IP”(比如 192.168.1.100),相当于 “家里的房间号”;而运营商给的 “公网 IP”(比如 220.181.xxx.xxx),相当于 “小区门牌号”。
NAT 的作用就像小区快递柜:快递员(互联网数据)只知道 “小区门牌号”(公网 IP),NAT 就像快递柜管理员,收到快递后,会根据 “房间号”(内网 IP)把数据送到对应的设备手里。
二、NAT 为什么很重要?
公网 IP 数量有限,运营商很难给每个设备分配一个。NAT 让家里所有设备共用一个公网 IP,节省资源。
它还像 “防火墙”,公网只能看到 NAT 设备(比如路由器)的公网 IP,看不到内网设备的具体地址,减少被攻击的风险。
三、NAT 怎么工作的?
NAT 工作分 3 步,像寄信:
内网发请求:手机想刷视频,用内网 IP(比如 192.168.1.101)发数据,带着 “我要访问某视频服务器” 的信息。
转换地址:路由器(NAT 设备)收到请求,把内网 IP 换成公网 IP,同时记下来 “192.168.1.101 对应公网 IP 的某个端口”(类似给信件盖个 “中转戳”)。
返回数据:视频服务器把数据发给公网 IP,路由器根据 “中转戳”,把数据转交给对应的手机。
四、路由器里怎么设 NAT?
一般路由器默认开启 NAT,无需手动设置。若需要检查或调整,步骤如下:
手机或电脑连路由器(有线、无线均可)。
打开浏览器,输入路由器管理地址(常见 192.168.0.1 或路由器底部标注的地址)。
输入管理员账号密码(默认多为 admin,路由器底部有写)。
找 “高级设置”→“网络设置”,找到 “NAT 设置” 选项(不同品牌位置可能不同,多在 “WAN 口设置” 附近)。
确保 “NAT 功能” 处于 “开启” 状态,保存即可。
五、NAT 常见问题怎么解决?
设备上不了网:先查路由器 NAT 是否开启(按上面步骤检查)。若开启仍不行,重启路由器,让 NAT 重新分配地址。
部分 APP 用不了:比如游戏、视频会议提示 “NAT 类型受限”,可登录路由器管理页,找 “NAT 类型” 设置,切换为 “全锥型”(兼容性更好,不同品牌名称可能不同,比如 “开放型”)。
NAT 是多设备共用网络的 “幕后推手”,不用复杂设置就能自动工作。从 “给设备换地址” 的原理到路由器里的简单操作,核心就是让数据在内外网间 “走对路”。
日常遇到上网问题,不妨先检查 NAT 状态,多数小问题都能靠重启或调整类型解决。快快网络始终聚焦实用网络技术,帮大家轻松搞定上网难题,让多设备联网更顺畅。
如何进行ddos攻击?识别ddos攻击
网络受到ddos攻击是令人十分头疼的事情,DDoS攻击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网络攻击手段,也是比较难防御的一种攻击手段。如何进行ddos攻击?很多人都想了解下ddos攻击才能识别ddos攻击进行更好的防护措施。 如何进行ddos攻击? 1、首先在[开始]按钮右击点击其中的【运行】或者“win+R”打开运行框 2、接着,在运行框里面输入“cmd”然后点击确定 3、在“命令提示符”中,输入“arp -a",回车。并选择你想要攻击的ip"arp-a"这一步是看当前局域网里面的设备连接状态 4、输入”ping -l 65500 192.168.1.103 -t“并回车;-l是发送缓冲区大小,65500是它的极限;-t 就是一直无限下去,直到停止假设我要攻击ip为192.168.1.103的服务器,这就是ddos攻击 5、如果要停止攻击,就要按键盘上”Ctrl+C“来结束 识别ddos攻击 1、CC类攻击 命令:netstat –na 观察到大量的 ESTABLISHED的连接状态,单个IP高达几十条甚至上百条,很有可能是受到了攻击 2、SYN类攻击 命令:netstat –na 若观察到大量的SYN_RECEIVED的连接状态 3、UDP类攻击 观察网卡状况,每秒接受大量的数据包 网络状态:netstat –na TCP 信息正常 提供安全可靠的服务,轻松应对DDoS、CC攻击。BGP多线防护,500G+的DDoS清洗能力,全面覆盖电信、移动和联通线路。 ddos攻击步骤还是比较简单的,成本也是相对较低,所以企业经常会受到ddos的困扰。只有我们学会识别ddos攻击,我们才能更加有效防御DDoS攻击了。DDoS攻击者,大多利用网络协议和操作系统的缺陷发动攻击,所以很难防御。
漏洞扫描的关键技术包括哪些?漏洞检测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漏洞扫描是一种通过模拟攻击手段,对网络系统进行安全检测的技术。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漏洞的伤害性极强,漏洞扫描的关键技术包括哪些?跟着小编一起了解下吧。 漏洞扫描的关键技术包括哪些? 1、主机扫描 这种技术主要用于扫描特定主机的漏洞,例如操作系统漏洞、应用程序漏洞等。扫描器会试图连接到目标主机,然后使用各种已知的漏洞攻击模式进行测试。 2、网络扫描 网络扫描主要用于发现网络中的设备和服务,例如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等,然后对这些设备和服务进行漏洞扫描。 3、Web应用扫描 这种扫描技术主要针对Web应用程序,例如网站或Web服务。扫描器会尝试使用各种已知的Web应用漏洞攻击模式,例如SQL注入、跨站脚本攻击等。 4、数据库扫描 数据库扫描主要用于发现数据库的安全漏洞,例如配置错误、权限过度、未更新的数据库等。 漏洞检测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一、安全扫描 安全扫描也称为脆弱性评估(Vulnerability Assessment),其基本原理是采用模拟黑客攻击的方式对目标可能存在的已知安全漏洞进行逐项检测,可以对工作站、服务器、交换机、数据库等各种对象进行安全漏洞检测。 到目前为止,安全扫描技术已经达到很成熟的地步。安全扫描技术主要分为两类:基于主机的安全扫描技术和基于网络的安全扫描技术。按照扫描过程来分,扫描技术又可以分为四大类:Ping扫描技术、端口扫描技术、操作系统探测扫描技术以及已知漏洞的扫描技术。 安全扫描技术在保障网络安全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借助于扫描技术,人们可以发现网络和主机存在的对外开放的端口、提供的服务、某些系统信息、错误的配置、已知的安全漏洞等。系统管理员利用安全扫描技术,可以发现网络和主机中可能会被黑客利用的薄弱点,从而想方设法对这些薄弱点进行修复以加强网络和主机的安全性。同时,黑客也可以利用安全扫描技术,目的是为了探查网络和主机系统的入侵点。但是黑客的行为同样有利于加强网络和主机的安全性,因为漏洞是客观存在的,只是未被发现而已,而只要一个漏洞被黑客所发现并加以利用,那么人们最终也会发现该漏洞。 二、源代码扫描 源代码扫描主要针对开放源代码的程序,通过检查程序中不符合安全规则的文件结构、命名规则、函数、堆栈指针等,进而发现程序中可能隐含的安全缺陷。这种漏洞分析技术需要熟练掌握编程语言,并预先定义出不安全代码的审查规则,通过表达式匹配的方法检查源程序代码。 由于程序运行时是动态变化的,如果不考虑函数调用的参数和调用环境,不对源代码进行词法分析和语法分析,就没有办法准确地把握程序的语义,因此这种方法不能发现程序动态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漏洞。 三、反汇编扫描 反汇编扫描对于不公开源代码的程序来说往往是最有效的发现安全漏洞的办法。分析反汇编代码需要有丰富的经验,也可以使用辅助工具来帮助简化这个过程,但不可能有一种完全自动的工具来完成这个过程。例如,利用一种优秀的反汇编程序IDA(www.landui.com)就可以得到目标程序的汇编脚本语言,再对汇编出来的脚本语言进行扫描,进而识别一些可疑的汇编代码序列。 通过反汇编来寻找系统漏洞的好处是,从理论上讲,不论多么复杂的问题总是可以通过反汇编来解决。它的缺点也是显然的,这种方法费时费力,对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很高,同样不能检测到程序动态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安全漏洞。 四、环境错误注入 由程序执行是一个动态过程这个特点,不难看出静态的代码扫描是不完备的。环境错误注入是一种比较成熟的软件测试方法,这种方法在协议安全测试等领域中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系统通常由“应用程序”和“运行环境”组成。由于各种原因,程序员总是假定认为他们的程序会在正常环境中正常地运行。当这些假设成立时,他们的程序当然是正确运行的。但是,由于作为共享资源的环境,常常被其他主体所影响,尤其是恶意的用户,这样,程序员的假设就可能是不正确的。程序是否能够容忍环境中的错误是影响程序健壮性的一个关键问题。 漏洞扫描的关键技术包括哪些?以上就是详细的解答,漏洞扫描可以通过识别系统中的漏洞和弱点,评估潜在的威胁,为组织提供安全防护建议。
TCP协议和UDP协议有什么区别?被攻击怎么防御?
TCP(传输控制协议)和UDP(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两种广泛使用的传输层协议。尽管它们都在网络上传输数据,但它们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决定了它们各自适用的场景以及面对网络攻击时的防御策略。TCP协议与UDP协议的区别连接性:TCP: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协议,数据传输前必须先建立连接。这一连接通过三次握手实现,确保双方都已准备好传输数据。UDP:是一种无连接的协议,发送方不需要与接收方建立连接,可以直接发送数据。可靠性:TCP:对数据的可靠性要求非常严格。它通过确认和重传机制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如果接收方未收到数据,发送方会不断重传,直到接收方确认收到。UDP:对数据的可靠性要求较低,不提供确认、重传和流量控制机制。如果数据丢失或损坏,UDP不会进行重传,这可能导致接收方收到的数据不完整。速度和效率:TCP:由于需要建立连接和使用确认重传机制,TCP的传输速度相对较慢,特别是在网络拥堵时,TCP的拥塞控制机制会进一步降低发送速率。UDP:不受拥塞控制的限制,没有连接建立和确认重传的开销,因此传输速度通常更快。数据包大小:TCP:将数据划分为较小的数据包进行传输,并根据网络状况进行调整,没有固定的数据报大小限制。UDP:允许发送方一次性将多个数据包打包成一个较大的数据报进行传输,数据报的大小一般由应用层决定。适用场景:TCP:适用于对数据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如文件传输、电子邮件、网页浏览等。UDP:适用于对数据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如音频和视频流传输、网络游戏、实时通信等。防御策略TCP协议的防御策略:TCP SYN泛洪攻击防御方法:安装防火墙,过滤可能的恶意TCP数据包。使用TCP SYN Cookie机制,在不存储连接信息的情况下正确处理TCP连接请求。限制TCP连接数,减少攻击的危害。及时更新系统和应用程序,修复已知漏洞。TCP SYN扫描攻击和TCP FIN扫描攻击:防御方法:同样可以使用防火墙进行过滤。关闭不经常使用的服务,减少系统漏洞。使用IDS/IPS(入侵检测系统/入侵防御系统)及时发现并防御攻击。TCP Land攻击:防御方法:检查和过滤具有相同源IP和目标IP的TCP数据包。部署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防止此类攻击的发生。UDP协议的防御策略:UDP洪水攻击和UDP反射放大攻击:防御方法:限制UDP端口的使用,只允许受信任的应用程序使用特定的UDP端口。使用TCP协议代替UDP协议,在需要时利用TCP的拥塞控制和流量整形功能。配置防火墙规则,阻止来自未知IP地址的数据包进入网络。载荷检查和指纹学习:防御方法:对UDP流量进行统计,当流量超过阈值时触发载荷检查,丢弃超过部分的数据包。使用指纹学习技术,动态学习并识别恶意数据包的显著特征,丢弃匹配的报文。关联TCP类服务防范:防御方法:当UDP业务受到攻击时,对关联的TCP业务强制启动防御措施。通过关联防御产生TCP白名单,以确定同一源的UDP流量的走向,只允许白名单内的流量通过。TCP和UDP作为网络传输层的两种重要协议,在连接性、可靠性、速度和效率、数据包大小以及适用场景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在设计和部署网络应用时选择合适的协议。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网络攻击,通过实施有效的防御策略,可以确保网络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阅读数:882 | 2025-06-20 16:30:00
阅读数:882 | 2025-06-12 16:30:00
阅读数:878 | 2025-06-27 16:30:00
阅读数:845 | 2025-06-13 16:30:00
阅读数:826 | 2025-06-23 16:30:00
阅读数:788 | 2025-06-19 16:30:00
阅读数:756 | 2025-06-10 16:30:00
阅读数:729 | 2025-06-08 15:30:00
阅读数:882 | 2025-06-20 16:30:00
阅读数:882 | 2025-06-12 16:30:00
阅读数:878 | 2025-06-27 16:30:00
阅读数:845 | 2025-06-13 16:30:00
阅读数:826 | 2025-06-23 16:30:00
阅读数:788 | 2025-06-19 16:30:00
阅读数:756 | 2025-06-10 16:30:00
阅读数:729 | 2025-06-08 15:30:00
发布者:售前三七 | 本文章发表于:2025-07-30
NAT(网络地址转换)是家庭和企业网络里 “隐形功臣”,能让多台设备共用一个公网 IP 上网。本文从基础概念、工作原理到路由器设置、常见问题,用简单语言和图文结合的方式,带大家快速搞懂 NAT。内容全是实用教程,没有复杂术语,看完就能明白 “家里手机、电脑同时上网靠的是什么”,还能动手解决简单的 NAT 问题。NAT(网络地址转换)是让多设备共用网络的核心技术,日常上网都离不开它。
一、什么是 NAT?
NAT 全称 “网络地址转换”,简单说就是给设备 “换地址” 的技术。
家里的手机、电脑、平板等设备,都有一个 “内网 IP”(比如 192.168.1.100),相当于 “家里的房间号”;而运营商给的 “公网 IP”(比如 220.181.xxx.xxx),相当于 “小区门牌号”。
NAT 的作用就像小区快递柜:快递员(互联网数据)只知道 “小区门牌号”(公网 IP),NAT 就像快递柜管理员,收到快递后,会根据 “房间号”(内网 IP)把数据送到对应的设备手里。
二、NAT 为什么很重要?
公网 IP 数量有限,运营商很难给每个设备分配一个。NAT 让家里所有设备共用一个公网 IP,节省资源。
它还像 “防火墙”,公网只能看到 NAT 设备(比如路由器)的公网 IP,看不到内网设备的具体地址,减少被攻击的风险。
三、NAT 怎么工作的?
NAT 工作分 3 步,像寄信:
内网发请求:手机想刷视频,用内网 IP(比如 192.168.1.101)发数据,带着 “我要访问某视频服务器” 的信息。
转换地址:路由器(NAT 设备)收到请求,把内网 IP 换成公网 IP,同时记下来 “192.168.1.101 对应公网 IP 的某个端口”(类似给信件盖个 “中转戳”)。
返回数据:视频服务器把数据发给公网 IP,路由器根据 “中转戳”,把数据转交给对应的手机。
四、路由器里怎么设 NAT?
一般路由器默认开启 NAT,无需手动设置。若需要检查或调整,步骤如下:
手机或电脑连路由器(有线、无线均可)。
打开浏览器,输入路由器管理地址(常见 192.168.0.1 或路由器底部标注的地址)。
输入管理员账号密码(默认多为 admin,路由器底部有写)。
找 “高级设置”→“网络设置”,找到 “NAT 设置” 选项(不同品牌位置可能不同,多在 “WAN 口设置” 附近)。
确保 “NAT 功能” 处于 “开启” 状态,保存即可。
五、NAT 常见问题怎么解决?
设备上不了网:先查路由器 NAT 是否开启(按上面步骤检查)。若开启仍不行,重启路由器,让 NAT 重新分配地址。
部分 APP 用不了:比如游戏、视频会议提示 “NAT 类型受限”,可登录路由器管理页,找 “NAT 类型” 设置,切换为 “全锥型”(兼容性更好,不同品牌名称可能不同,比如 “开放型”)。
NAT 是多设备共用网络的 “幕后推手”,不用复杂设置就能自动工作。从 “给设备换地址” 的原理到路由器里的简单操作,核心就是让数据在内外网间 “走对路”。
日常遇到上网问题,不妨先检查 NAT 状态,多数小问题都能靠重启或调整类型解决。快快网络始终聚焦实用网络技术,帮大家轻松搞定上网难题,让多设备联网更顺畅。
如何进行ddos攻击?识别ddos攻击
网络受到ddos攻击是令人十分头疼的事情,DDoS攻击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网络攻击手段,也是比较难防御的一种攻击手段。如何进行ddos攻击?很多人都想了解下ddos攻击才能识别ddos攻击进行更好的防护措施。 如何进行ddos攻击? 1、首先在[开始]按钮右击点击其中的【运行】或者“win+R”打开运行框 2、接着,在运行框里面输入“cmd”然后点击确定 3、在“命令提示符”中,输入“arp -a",回车。并选择你想要攻击的ip"arp-a"这一步是看当前局域网里面的设备连接状态 4、输入”ping -l 65500 192.168.1.103 -t“并回车;-l是发送缓冲区大小,65500是它的极限;-t 就是一直无限下去,直到停止假设我要攻击ip为192.168.1.103的服务器,这就是ddos攻击 5、如果要停止攻击,就要按键盘上”Ctrl+C“来结束 识别ddos攻击 1、CC类攻击 命令:netstat –na 观察到大量的 ESTABLISHED的连接状态,单个IP高达几十条甚至上百条,很有可能是受到了攻击 2、SYN类攻击 命令:netstat –na 若观察到大量的SYN_RECEIVED的连接状态 3、UDP类攻击 观察网卡状况,每秒接受大量的数据包 网络状态:netstat –na TCP 信息正常 提供安全可靠的服务,轻松应对DDoS、CC攻击。BGP多线防护,500G+的DDoS清洗能力,全面覆盖电信、移动和联通线路。 ddos攻击步骤还是比较简单的,成本也是相对较低,所以企业经常会受到ddos的困扰。只有我们学会识别ddos攻击,我们才能更加有效防御DDoS攻击了。DDoS攻击者,大多利用网络协议和操作系统的缺陷发动攻击,所以很难防御。
漏洞扫描的关键技术包括哪些?漏洞检测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漏洞扫描是一种通过模拟攻击手段,对网络系统进行安全检测的技术。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漏洞的伤害性极强,漏洞扫描的关键技术包括哪些?跟着小编一起了解下吧。 漏洞扫描的关键技术包括哪些? 1、主机扫描 这种技术主要用于扫描特定主机的漏洞,例如操作系统漏洞、应用程序漏洞等。扫描器会试图连接到目标主机,然后使用各种已知的漏洞攻击模式进行测试。 2、网络扫描 网络扫描主要用于发现网络中的设备和服务,例如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等,然后对这些设备和服务进行漏洞扫描。 3、Web应用扫描 这种扫描技术主要针对Web应用程序,例如网站或Web服务。扫描器会尝试使用各种已知的Web应用漏洞攻击模式,例如SQL注入、跨站脚本攻击等。 4、数据库扫描 数据库扫描主要用于发现数据库的安全漏洞,例如配置错误、权限过度、未更新的数据库等。 漏洞检测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一、安全扫描 安全扫描也称为脆弱性评估(Vulnerability Assessment),其基本原理是采用模拟黑客攻击的方式对目标可能存在的已知安全漏洞进行逐项检测,可以对工作站、服务器、交换机、数据库等各种对象进行安全漏洞检测。 到目前为止,安全扫描技术已经达到很成熟的地步。安全扫描技术主要分为两类:基于主机的安全扫描技术和基于网络的安全扫描技术。按照扫描过程来分,扫描技术又可以分为四大类:Ping扫描技术、端口扫描技术、操作系统探测扫描技术以及已知漏洞的扫描技术。 安全扫描技术在保障网络安全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借助于扫描技术,人们可以发现网络和主机存在的对外开放的端口、提供的服务、某些系统信息、错误的配置、已知的安全漏洞等。系统管理员利用安全扫描技术,可以发现网络和主机中可能会被黑客利用的薄弱点,从而想方设法对这些薄弱点进行修复以加强网络和主机的安全性。同时,黑客也可以利用安全扫描技术,目的是为了探查网络和主机系统的入侵点。但是黑客的行为同样有利于加强网络和主机的安全性,因为漏洞是客观存在的,只是未被发现而已,而只要一个漏洞被黑客所发现并加以利用,那么人们最终也会发现该漏洞。 二、源代码扫描 源代码扫描主要针对开放源代码的程序,通过检查程序中不符合安全规则的文件结构、命名规则、函数、堆栈指针等,进而发现程序中可能隐含的安全缺陷。这种漏洞分析技术需要熟练掌握编程语言,并预先定义出不安全代码的审查规则,通过表达式匹配的方法检查源程序代码。 由于程序运行时是动态变化的,如果不考虑函数调用的参数和调用环境,不对源代码进行词法分析和语法分析,就没有办法准确地把握程序的语义,因此这种方法不能发现程序动态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漏洞。 三、反汇编扫描 反汇编扫描对于不公开源代码的程序来说往往是最有效的发现安全漏洞的办法。分析反汇编代码需要有丰富的经验,也可以使用辅助工具来帮助简化这个过程,但不可能有一种完全自动的工具来完成这个过程。例如,利用一种优秀的反汇编程序IDA(www.landui.com)就可以得到目标程序的汇编脚本语言,再对汇编出来的脚本语言进行扫描,进而识别一些可疑的汇编代码序列。 通过反汇编来寻找系统漏洞的好处是,从理论上讲,不论多么复杂的问题总是可以通过反汇编来解决。它的缺点也是显然的,这种方法费时费力,对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很高,同样不能检测到程序动态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安全漏洞。 四、环境错误注入 由程序执行是一个动态过程这个特点,不难看出静态的代码扫描是不完备的。环境错误注入是一种比较成熟的软件测试方法,这种方法在协议安全测试等领域中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系统通常由“应用程序”和“运行环境”组成。由于各种原因,程序员总是假定认为他们的程序会在正常环境中正常地运行。当这些假设成立时,他们的程序当然是正确运行的。但是,由于作为共享资源的环境,常常被其他主体所影响,尤其是恶意的用户,这样,程序员的假设就可能是不正确的。程序是否能够容忍环境中的错误是影响程序健壮性的一个关键问题。 漏洞扫描的关键技术包括哪些?以上就是详细的解答,漏洞扫描可以通过识别系统中的漏洞和弱点,评估潜在的威胁,为组织提供安全防护建议。
TCP协议和UDP协议有什么区别?被攻击怎么防御?
TCP(传输控制协议)和UDP(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两种广泛使用的传输层协议。尽管它们都在网络上传输数据,但它们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决定了它们各自适用的场景以及面对网络攻击时的防御策略。TCP协议与UDP协议的区别连接性:TCP: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协议,数据传输前必须先建立连接。这一连接通过三次握手实现,确保双方都已准备好传输数据。UDP:是一种无连接的协议,发送方不需要与接收方建立连接,可以直接发送数据。可靠性:TCP:对数据的可靠性要求非常严格。它通过确认和重传机制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如果接收方未收到数据,发送方会不断重传,直到接收方确认收到。UDP:对数据的可靠性要求较低,不提供确认、重传和流量控制机制。如果数据丢失或损坏,UDP不会进行重传,这可能导致接收方收到的数据不完整。速度和效率:TCP:由于需要建立连接和使用确认重传机制,TCP的传输速度相对较慢,特别是在网络拥堵时,TCP的拥塞控制机制会进一步降低发送速率。UDP:不受拥塞控制的限制,没有连接建立和确认重传的开销,因此传输速度通常更快。数据包大小:TCP:将数据划分为较小的数据包进行传输,并根据网络状况进行调整,没有固定的数据报大小限制。UDP:允许发送方一次性将多个数据包打包成一个较大的数据报进行传输,数据报的大小一般由应用层决定。适用场景:TCP:适用于对数据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如文件传输、电子邮件、网页浏览等。UDP:适用于对数据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如音频和视频流传输、网络游戏、实时通信等。防御策略TCP协议的防御策略:TCP SYN泛洪攻击防御方法:安装防火墙,过滤可能的恶意TCP数据包。使用TCP SYN Cookie机制,在不存储连接信息的情况下正确处理TCP连接请求。限制TCP连接数,减少攻击的危害。及时更新系统和应用程序,修复已知漏洞。TCP SYN扫描攻击和TCP FIN扫描攻击:防御方法:同样可以使用防火墙进行过滤。关闭不经常使用的服务,减少系统漏洞。使用IDS/IPS(入侵检测系统/入侵防御系统)及时发现并防御攻击。TCP Land攻击:防御方法:检查和过滤具有相同源IP和目标IP的TCP数据包。部署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防止此类攻击的发生。UDP协议的防御策略:UDP洪水攻击和UDP反射放大攻击:防御方法:限制UDP端口的使用,只允许受信任的应用程序使用特定的UDP端口。使用TCP协议代替UDP协议,在需要时利用TCP的拥塞控制和流量整形功能。配置防火墙规则,阻止来自未知IP地址的数据包进入网络。载荷检查和指纹学习:防御方法:对UDP流量进行统计,当流量超过阈值时触发载荷检查,丢弃超过部分的数据包。使用指纹学习技术,动态学习并识别恶意数据包的显著特征,丢弃匹配的报文。关联TCP类服务防范:防御方法:当UDP业务受到攻击时,对关联的TCP业务强制启动防御措施。通过关联防御产生TCP白名单,以确定同一源的UDP流量的走向,只允许白名单内的流量通过。TCP和UDP作为网络传输层的两种重要协议,在连接性、可靠性、速度和效率、数据包大小以及适用场景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在设计和部署网络应用时选择合适的协议。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网络攻击,通过实施有效的防御策略,可以确保网络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查看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