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使用以下浏览器,以获得最佳体验。 IE 9.0+以上版本 Chrome 31+谷歌浏览器 Firefox 30+ 火狐浏览器

从“面对面”到“屏对屏” “云招聘”未来有望常态化

本文章发表于:2020-04-16

      眼下,新冠肺炎疫情阴霾在国内渐渐消散,复工复产稳经济已成当务之急。如何在疫情防控的基础上,用人单位能招到满意的员工,广大毕业生能找到合适的工作?“云招聘”应运而生且愈发火爆。在业内看来,“云招聘”不会是“应急所需”,未来有望常态化。



      招聘上“云”势不可挡


      云招聘,指通过网络在线的云计算应用开展招聘活动。


      3月20日,人社部会同有关方面启动实施主题为“职等你来就业同行”的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此次行动为期百日,将持续至6月底,提供超过千万个就业岗位。


      目前,各省市、各大高校、各个招聘网站、人才市场的“云招聘”如火如荼:福建充分利用互联网搭建高校毕业生供需对接平台,免费为用人单位和求职毕业生提供网上求职招聘、视频面试等就业服务;北京大学自3月2日起已举办“空中宣讲会”超过30场。智联招聘的空中双选会覆盖30个省市自治区、198所高校,超52万家企业入驻,超350万学生在平台上寻求就业机会。


      互联网公司也不断推出软件来保障“云招聘”。腾讯公司在“腾讯会议”产品上增添远程面试功能;钉钉推出视频会议口令功能,面试人员可以从多平台进入;58同城向招聘企业免费开放视频面试平台……


      “大李和小李”的故事


      目前看,“云招聘”已初具规模,那么这一形式到底好不好用呢?笔者的两个李姓朋友关于招聘的事情比较有代表性,一个是招聘,另一个则是应聘。


      先说大李,大李在福州郊区有一个木工机床厂,手下有二、三十个工人,经营尚可。今年正月十五过后,大李就愁,一是疫情影响了生意,二是外地员工回不来,生产难以恢复。生意受大环境影响,大李只能先解决人员问题。大李一方面联系老员工,能回来的尽量回来,剩下的缺口只能通过招工解决。他最终通过福州人社求职招聘平台线上招聘到了员工。对“云招聘”,大李觉得这有好的地方,也有不足,他招的是设计方面员工,大学生,“云招聘”可以搞定,但他还想招40岁以上技术师傅,  “云招聘”就没能帮上忙。


      再说小李,小李是个90后,应届澳大利亚“海归”。他在今年春节前5天归国,成功地躲过了海外疫情。春节过后,在国内找工作就成了他的目标。他的愿望是能在上海找份工作。最终他通过智联招聘的空中双选会悉尼大学专场,如愿以偿。视频面试是整个过程中的亮点。“一共有2位面试官,轮流向我提问题,大概持续了20分钟。”对于“云招聘”的形式和结果,他觉得形式上很新颖,操作上也没难度。


      未来有望常态化


      总体来看,“云招聘”是一个“准新事物”。从“面对面”到“屏对屏”,疫情之下不得已而为之,但是这种形式未来有望常态化。


      厦门智者恒通管理顾问机构总监吴勇毅指出,排除疫情因素,“云招聘”有三大好处,一是打破了时空限制,求职者可随时随地投递求职简历;二是用人单位可以不受场地的约束,使“云招聘”入场企业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传统招聘会;三是“云招聘”免去了现场招聘那种热门摊点前人头攒动、一纸难递的囧境,面试也可在线进行,给求职者,特别是异地求职者带来便利。


      不过,未来“云招聘”完全取代传统招聘是不可能的,只能说“云招聘”将成为一种常态化的招聘模式,是传统招聘的一个补充。疫情过后,大多数企业仍会恢复原来的招聘形式,毕竟“百闻不如一见”。


      未来“云招聘”要走得更远,还必须解决诸多问题。比如如何更好地搭建云招聘平台,让使用者更加容易上手;更高效地传输数据;如何解决贫后地区网络和技术问题;如何有效解决网上资质真伪鉴别问题等等。解决了这些问题,“云招聘”才能在未来更加常态化。


      (本文转载自通信信息报)

新闻中心 > 技术分享

从“面对面”到“屏对屏” “云招聘”未来有望常态化

本文章发表于:2020-04-16 10:03:01

      眼下,新冠肺炎疫情阴霾在国内渐渐消散,复工复产稳经济已成当务之急。如何在疫情防控的基础上,用人单位能招到满意的员工,广大毕业生能找到合适的工作?“云招聘”应运而生且愈发火爆。在业内看来,“云招聘”不会是“应急所需”,未来有望常态化。



      招聘上“云”势不可挡


      云招聘,指通过网络在线的云计算应用开展招聘活动。


      3月20日,人社部会同有关方面启动实施主题为“职等你来就业同行”的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此次行动为期百日,将持续至6月底,提供超过千万个就业岗位。


      目前,各省市、各大高校、各个招聘网站、人才市场的“云招聘”如火如荼:福建充分利用互联网搭建高校毕业生供需对接平台,免费为用人单位和求职毕业生提供网上求职招聘、视频面试等就业服务;北京大学自3月2日起已举办“空中宣讲会”超过30场。智联招聘的空中双选会覆盖30个省市自治区、198所高校,超52万家企业入驻,超350万学生在平台上寻求就业机会。


      互联网公司也不断推出软件来保障“云招聘”。腾讯公司在“腾讯会议”产品上增添远程面试功能;钉钉推出视频会议口令功能,面试人员可以从多平台进入;58同城向招聘企业免费开放视频面试平台……


      “大李和小李”的故事


      目前看,“云招聘”已初具规模,那么这一形式到底好不好用呢?笔者的两个李姓朋友关于招聘的事情比较有代表性,一个是招聘,另一个则是应聘。


      先说大李,大李在福州郊区有一个木工机床厂,手下有二、三十个工人,经营尚可。今年正月十五过后,大李就愁,一是疫情影响了生意,二是外地员工回不来,生产难以恢复。生意受大环境影响,大李只能先解决人员问题。大李一方面联系老员工,能回来的尽量回来,剩下的缺口只能通过招工解决。他最终通过福州人社求职招聘平台线上招聘到了员工。对“云招聘”,大李觉得这有好的地方,也有不足,他招的是设计方面员工,大学生,“云招聘”可以搞定,但他还想招40岁以上技术师傅,  “云招聘”就没能帮上忙。


      再说小李,小李是个90后,应届澳大利亚“海归”。他在今年春节前5天归国,成功地躲过了海外疫情。春节过后,在国内找工作就成了他的目标。他的愿望是能在上海找份工作。最终他通过智联招聘的空中双选会悉尼大学专场,如愿以偿。视频面试是整个过程中的亮点。“一共有2位面试官,轮流向我提问题,大概持续了20分钟。”对于“云招聘”的形式和结果,他觉得形式上很新颖,操作上也没难度。


      未来有望常态化


      总体来看,“云招聘”是一个“准新事物”。从“面对面”到“屏对屏”,疫情之下不得已而为之,但是这种形式未来有望常态化。


      厦门智者恒通管理顾问机构总监吴勇毅指出,排除疫情因素,“云招聘”有三大好处,一是打破了时空限制,求职者可随时随地投递求职简历;二是用人单位可以不受场地的约束,使“云招聘”入场企业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传统招聘会;三是“云招聘”免去了现场招聘那种热门摊点前人头攒动、一纸难递的囧境,面试也可在线进行,给求职者,特别是异地求职者带来便利。


      不过,未来“云招聘”完全取代传统招聘是不可能的,只能说“云招聘”将成为一种常态化的招聘模式,是传统招聘的一个补充。疫情过后,大多数企业仍会恢复原来的招聘形式,毕竟“百闻不如一见”。


      未来“云招聘”要走得更远,还必须解决诸多问题。比如如何更好地搭建云招聘平台,让使用者更加容易上手;更高效地传输数据;如何解决贫后地区网络和技术问题;如何有效解决网上资质真伪鉴别问题等等。解决了这些问题,“云招聘”才能在未来更加常态化。


      (本文转载自通信信息报)

热门资讯

您对快快产品更新的整体评价是?

期待您提供更多的改进意见(选填)

提交成功~
提交失败~

售前咨询

售后咨询

  • 紧急电话:400-9188-010

等级保护报价计算器

今天已有1593位获取了等保预算

所在城市:
机房部署:
等保级别:
服务器数量:
是否已购安全产品:
手机号码:
手机验证码:
开始计算

稍后有等保顾问致电为您解读报价

拖动下列滑块完成拼图

您的等保预算报价0
  • 咨询费:
    0
  • 测评费:
    0
  • 定级费:
    0
  • 产品费:
    0
联系二维码

详情咨询等保专家

联系人:潘成豪

13055239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