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售前霍霍 | 本文章发表于:2025-02-25 阅读数:639
分布式防护是指将安全防护机制和资源分散部署在网络中的多个节点或位置,通过协同工作和信息共享,实现对整个网络系统的全方位、多层次保护。它打破了传统集中式防护的局限,不再依赖于单一的安全设备或中心节点来抵御威胁,而是利用网络中各个节点的力量,形成一个分布式的、相互协作的安全防护网络。
分布式防护的原理
分散部署:将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防病毒软件等安全防护组件分散安装在网络中的不同位置,如各个子网、服务器、终端设备等。这样可以在网络的各个层面和节点上对数据流量和操作进行实时监测和过滤,及时发现和阻止潜在的威胁。
协同工作:通过网络通信和安全策略的协调,使各个分散的防护组件能够相互配合、协同作战。例如,当一个节点检测到异常流量时,它可以立即将相关信息传递给其他节点,其他节点则根据这些信息调整自己的防护策略,共同对威胁进行拦截和处理。
信息共享:建立一个安全信息共享平台,让各个防护节点能够实时共享威胁情报、攻击特征等信息。通过这种方式,每个节点都能够及时了解网络中的最新安全态势,提前做好防范准备,提高整个网络的安全防御能力。
分布式防护通过分散与协同的方式,为网络和信息安全提供了一种更强大、更灵活、更可靠的防护手段,是应对当前复杂安全挑战的有效解决方案,在未来的数字化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下一篇
服务器是如何防御的?
DDOS攻击是目前最常见的攻击方式,攻击者使用大量的攻击方法“肉鸡”模拟真实用户浏览服务器。做好网络攻击的防御至关重要,服务器是如何防御的? 服务器是如何防御的? 1.定期扫描现有网络主节点 骨干节点的计算机因为具有较高的带宽,是黑客利用的最佳位置,因此对这些主机本身加强主机安全是非常重要的。要定期扫描现有的网络主节点,清查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对新出现的漏洞及时进行清理。而且连接到网络主节点的都是服务器级别的计算机,所以定期扫描漏洞就变得更加重要了。 2.配置防火墙在骨干节点 防火墙本身能抵御DdoS攻击和其他一些攻击。在发现受到攻击的时候,可以将攻击导向一些牺牲主机,这样可以保护真正的主机不被攻击。 当然导向的这些牺牲主机可以选择不重要的,或者是Linux以及Unix等漏洞少和天生防范攻击优秀的系统。 3.用足够的资源消耗黑客攻击 这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应对策略。如果用户拥有足够的容量和足够的资源给黑客攻击,在它不断访问用户、夺取用户资源之时,自己的能量也在逐渐耗失,或许未等用户被攻死,黑客已无力支招儿了。 不过此方法需要投入的资金比较多,平时大多数设备处于空闲状态,和中小企业网络实际运行情况不相符。 4.充分利用网络设备 所谓网络设备是指路由器、防火墙等负载均衡设备,它们可将网络有效地保护起来。当网络被攻击时最先死掉的是路由器,但其他机器没有死。 死掉的路由器经重启后会恢复正常,而且启动速度很快,并不会造成什么损失。若服务器死掉,有可能会导致数据丢失,而且重启服务器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特别是使用了负载均衡设备,这样当一台路由器被攻击死机时,另一台将马上工作。从而最大程度的削减了DdoS的攻击。 5.过滤不必要的服务和端口 过滤不必要的服务和端口,即在路由器上过滤假IP,只开放服务端口成为很多服务器的流行做法,例如WWW服务器只开放80而将其他所有端口关闭或在防火墙上做阻止策略。 6.检查访问者的来源 使用反向路由器查询的方法检查访问者的IP地址是否是真,如果是假的,它将予以屏蔽。许多黑客攻击常采用假IP地址方式迷惑用户,很难查出它来自何处。这样便可减少假IP地址的出现,有助于提高网络安全性。
什么是CSRF攻击
CSRF攻击(跨站请求伪造,Cross-Site Request Forgery)是一种网络攻击手段,攻击者利用已通过身份验证的用户,诱导他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执行未授权操作。这种攻击通常发生在用户登录到可信网站并且有活动的会话时,攻击者通过诱导用户访问恶意链接或网站,冒充用户向受信任网站发出请求,从而进行恶意操作。CSRF攻击的原理CSRF攻击利用了网站信任用户的身份验证信息(如Session ID或Cookie)。用户在访问网站时,通常会保留登录状态,网站根据这些状态识别用户身份。攻击者通过构造恶意请求,让用户无意中向受信任网站发出请求,而网站认为请求是由合法用户发出的,从而执行不被授权的操作。例如,用户在银行网站上登录后,攻击者可能会发送一条恶意请求,要求银行转账操作。银行系统收到请求后,由于用户的身份信息有效,系统会认为这是合法请求,从而执行操作。CSRF攻击的典型场景伪造请求:用户在登录到某个网站后,攻击者可能通过电子邮件、社交媒体、聊天工具等途径诱导用户点击一个恶意链接,这个链接中嵌入了对受害网站的恶意请求。利用浏览器Cookie:在用户浏览器中,登录状态的Cookie会被自动附加到请求中。攻击者构造一个恶意请求,通过用户的浏览器发送给受信任网站,由于浏览器会附带用户的Cookie,受信任网站认为这是合法请求。隐形提交表单:攻击者可能在一个页面中隐蔽地嵌入表单,用户无需主动点击提交,只要访问页面,表单就会自动提交并发送恶意请求。CSRF攻击的危害数据篡改:攻击者可以利用用户的身份执行一些操作,如修改账户信息、提交表单或发帖。资金转移:在电商或银行应用中,CSRF攻击可能用于转账、支付等财务操作。权限提升:攻击者可能利用CSRF漏洞来提升自己的权限,获取用户或管理员的身份,执行更具破坏性的操作。如何防御CSRF攻击使用CSRF Token:这是防御CSRF攻击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每次生成请求时,服务器为用户生成一个唯一的Token,并将其嵌入到页面的表单或URL中。服务器在接收到请求时,检查Token是否匹配,只有匹配的请求才被执行。由于攻击者无法访问或伪造Token,因此有效阻止了CSRF攻击。验证Referer头:服务器可以检查HTTP请求头中的Referer字段,验证请求是否来源于可信任的页面。如果请求的来源不匹配,服务器可以拒绝执行。双重提交Cookie:将CSRF Token同时存储在Cookie和请求中,服务器接收到请求后,检查这两个Token是否一致。如果一致,表示请求是可信的。使用SameSite属性:设置Cookie的SameSite属性为"Strict"或"Lax",可以限制跨站请求时携带Cookie的行为,减少CSRF攻击的风险。确保敏感操作需要用户确认:对于转账、密码修改等敏感操作,强制用户进行二次验证,如输入密码、验证码等,防止攻击者利用CSRF攻击直接完成操作。CSRF攻击是一种利用用户身份未授权执行操作的攻击手段,具有很高的隐蔽性和危害性。通过使用CSRF Token、Referer验证和双重提交Cookie等防御措施,开发者可以有效防范此类攻击,保护用户数据和系统安全。
小志关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相关分享
互联网时代,信息井喷的今天,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就尤为重要,广义上为涉及到该工作的标准、产品、系统、信息等均依据等级保护思想的安全工作;狭义上一般指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那么等保相关的工作流程又是怎样的呢?等保工作流程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包括定级、备案、安全建设和整改、信息安全等级测评、信息安全检查五个阶段。1、定级系统运营单位按照《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自行申报(确定定级对象→初步确定等级→专家评审→主管部门批准→公安机关审核)。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由两个定级要素决定:等级保护对象受到破坏时所侵害的客体和对客体造成侵害的程度。保护对象受到破坏时受侵害的客体对客体的侵害程度一般损害严重损害特别严重损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第一级第二级第二级社会秩序、公共利益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国家安全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详情咨询24小时专属售前小志QQ537013909!!!
阅读数:9339 | 2023-07-28 16:38:52
阅读数:5952 | 2022-12-09 10:20:54
阅读数:4772 | 2024-06-01 00:00:00
阅读数:4761 | 2023-02-24 16:17:19
阅读数:4578 | 2023-08-07 00:00:00
阅读数:4265 | 2022-06-10 09:57:57
阅读数:4189 | 2023-07-24 00:00:00
阅读数:4105 | 2021-12-10 10:50:19
阅读数:9339 | 2023-07-28 16:38:52
阅读数:5952 | 2022-12-09 10:20:54
阅读数:4772 | 2024-06-01 00:00:00
阅读数:4761 | 2023-02-24 16:17:19
阅读数:4578 | 2023-08-07 00:00:00
阅读数:4265 | 2022-06-10 09:57:57
阅读数:4189 | 2023-07-24 00:00:00
阅读数:4105 | 2021-12-10 10:50:19
发布者:售前霍霍 | 本文章发表于:2025-02-25
分布式防护是指将安全防护机制和资源分散部署在网络中的多个节点或位置,通过协同工作和信息共享,实现对整个网络系统的全方位、多层次保护。它打破了传统集中式防护的局限,不再依赖于单一的安全设备或中心节点来抵御威胁,而是利用网络中各个节点的力量,形成一个分布式的、相互协作的安全防护网络。
分布式防护的原理
分散部署:将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防病毒软件等安全防护组件分散安装在网络中的不同位置,如各个子网、服务器、终端设备等。这样可以在网络的各个层面和节点上对数据流量和操作进行实时监测和过滤,及时发现和阻止潜在的威胁。
协同工作:通过网络通信和安全策略的协调,使各个分散的防护组件能够相互配合、协同作战。例如,当一个节点检测到异常流量时,它可以立即将相关信息传递给其他节点,其他节点则根据这些信息调整自己的防护策略,共同对威胁进行拦截和处理。
信息共享:建立一个安全信息共享平台,让各个防护节点能够实时共享威胁情报、攻击特征等信息。通过这种方式,每个节点都能够及时了解网络中的最新安全态势,提前做好防范准备,提高整个网络的安全防御能力。
分布式防护通过分散与协同的方式,为网络和信息安全提供了一种更强大、更灵活、更可靠的防护手段,是应对当前复杂安全挑战的有效解决方案,在未来的数字化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下一篇
服务器是如何防御的?
DDOS攻击是目前最常见的攻击方式,攻击者使用大量的攻击方法“肉鸡”模拟真实用户浏览服务器。做好网络攻击的防御至关重要,服务器是如何防御的? 服务器是如何防御的? 1.定期扫描现有网络主节点 骨干节点的计算机因为具有较高的带宽,是黑客利用的最佳位置,因此对这些主机本身加强主机安全是非常重要的。要定期扫描现有的网络主节点,清查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对新出现的漏洞及时进行清理。而且连接到网络主节点的都是服务器级别的计算机,所以定期扫描漏洞就变得更加重要了。 2.配置防火墙在骨干节点 防火墙本身能抵御DdoS攻击和其他一些攻击。在发现受到攻击的时候,可以将攻击导向一些牺牲主机,这样可以保护真正的主机不被攻击。 当然导向的这些牺牲主机可以选择不重要的,或者是Linux以及Unix等漏洞少和天生防范攻击优秀的系统。 3.用足够的资源消耗黑客攻击 这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应对策略。如果用户拥有足够的容量和足够的资源给黑客攻击,在它不断访问用户、夺取用户资源之时,自己的能量也在逐渐耗失,或许未等用户被攻死,黑客已无力支招儿了。 不过此方法需要投入的资金比较多,平时大多数设备处于空闲状态,和中小企业网络实际运行情况不相符。 4.充分利用网络设备 所谓网络设备是指路由器、防火墙等负载均衡设备,它们可将网络有效地保护起来。当网络被攻击时最先死掉的是路由器,但其他机器没有死。 死掉的路由器经重启后会恢复正常,而且启动速度很快,并不会造成什么损失。若服务器死掉,有可能会导致数据丢失,而且重启服务器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特别是使用了负载均衡设备,这样当一台路由器被攻击死机时,另一台将马上工作。从而最大程度的削减了DdoS的攻击。 5.过滤不必要的服务和端口 过滤不必要的服务和端口,即在路由器上过滤假IP,只开放服务端口成为很多服务器的流行做法,例如WWW服务器只开放80而将其他所有端口关闭或在防火墙上做阻止策略。 6.检查访问者的来源 使用反向路由器查询的方法检查访问者的IP地址是否是真,如果是假的,它将予以屏蔽。许多黑客攻击常采用假IP地址方式迷惑用户,很难查出它来自何处。这样便可减少假IP地址的出现,有助于提高网络安全性。
什么是CSRF攻击
CSRF攻击(跨站请求伪造,Cross-Site Request Forgery)是一种网络攻击手段,攻击者利用已通过身份验证的用户,诱导他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执行未授权操作。这种攻击通常发生在用户登录到可信网站并且有活动的会话时,攻击者通过诱导用户访问恶意链接或网站,冒充用户向受信任网站发出请求,从而进行恶意操作。CSRF攻击的原理CSRF攻击利用了网站信任用户的身份验证信息(如Session ID或Cookie)。用户在访问网站时,通常会保留登录状态,网站根据这些状态识别用户身份。攻击者通过构造恶意请求,让用户无意中向受信任网站发出请求,而网站认为请求是由合法用户发出的,从而执行不被授权的操作。例如,用户在银行网站上登录后,攻击者可能会发送一条恶意请求,要求银行转账操作。银行系统收到请求后,由于用户的身份信息有效,系统会认为这是合法请求,从而执行操作。CSRF攻击的典型场景伪造请求:用户在登录到某个网站后,攻击者可能通过电子邮件、社交媒体、聊天工具等途径诱导用户点击一个恶意链接,这个链接中嵌入了对受害网站的恶意请求。利用浏览器Cookie:在用户浏览器中,登录状态的Cookie会被自动附加到请求中。攻击者构造一个恶意请求,通过用户的浏览器发送给受信任网站,由于浏览器会附带用户的Cookie,受信任网站认为这是合法请求。隐形提交表单:攻击者可能在一个页面中隐蔽地嵌入表单,用户无需主动点击提交,只要访问页面,表单就会自动提交并发送恶意请求。CSRF攻击的危害数据篡改:攻击者可以利用用户的身份执行一些操作,如修改账户信息、提交表单或发帖。资金转移:在电商或银行应用中,CSRF攻击可能用于转账、支付等财务操作。权限提升:攻击者可能利用CSRF漏洞来提升自己的权限,获取用户或管理员的身份,执行更具破坏性的操作。如何防御CSRF攻击使用CSRF Token:这是防御CSRF攻击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每次生成请求时,服务器为用户生成一个唯一的Token,并将其嵌入到页面的表单或URL中。服务器在接收到请求时,检查Token是否匹配,只有匹配的请求才被执行。由于攻击者无法访问或伪造Token,因此有效阻止了CSRF攻击。验证Referer头:服务器可以检查HTTP请求头中的Referer字段,验证请求是否来源于可信任的页面。如果请求的来源不匹配,服务器可以拒绝执行。双重提交Cookie:将CSRF Token同时存储在Cookie和请求中,服务器接收到请求后,检查这两个Token是否一致。如果一致,表示请求是可信的。使用SameSite属性:设置Cookie的SameSite属性为"Strict"或"Lax",可以限制跨站请求时携带Cookie的行为,减少CSRF攻击的风险。确保敏感操作需要用户确认:对于转账、密码修改等敏感操作,强制用户进行二次验证,如输入密码、验证码等,防止攻击者利用CSRF攻击直接完成操作。CSRF攻击是一种利用用户身份未授权执行操作的攻击手段,具有很高的隐蔽性和危害性。通过使用CSRF Token、Referer验证和双重提交Cookie等防御措施,开发者可以有效防范此类攻击,保护用户数据和系统安全。
小志关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相关分享
互联网时代,信息井喷的今天,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就尤为重要,广义上为涉及到该工作的标准、产品、系统、信息等均依据等级保护思想的安全工作;狭义上一般指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那么等保相关的工作流程又是怎样的呢?等保工作流程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包括定级、备案、安全建设和整改、信息安全等级测评、信息安全检查五个阶段。1、定级系统运营单位按照《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自行申报(确定定级对象→初步确定等级→专家评审→主管部门批准→公安机关审核)。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由两个定级要素决定:等级保护对象受到破坏时所侵害的客体和对客体造成侵害的程度。保护对象受到破坏时受侵害的客体对客体的侵害程度一般损害严重损害特别严重损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第一级第二级第二级社会秩序、公共利益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国家安全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详情咨询24小时专属售前小志QQ537013909!!!
查看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