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大客户经理 | 本文章发表于:2023-07-10 阅读数:1799
防火墙技术是帮助计算机网络,在其内、外网之间构建一道相对隔绝的保护屏障的技术。在保障网络安全上有重要作用,今天快快网络小编就给大家讲解下防火墙的基本配置方法,实现保护屏障,确保信息安全。
防火墙的基本配置方法
1.配置FW各业务接口的IP地址。IP地址需要在配置前进行统一规划。
2.将各个业务接口加入安全区域。一般情况下,连接外网的接口加入安全级别低的安全区域(例如untrust区域,这里一般指的是我们配置外网IP的那个端口),连接内网的接口加入安全级别高的安全区域(例如trust区域),服务器可以加入DMZ区域。
3.策略any,华为防火墙内部有一条默认拒绝的安全策略,表示区域之间的互访被静止,防火墙上线以后,代表已经接入现有网络,所以需要调整下策略,改为permit,允许所有。(这时候不用考虑太多,初始这样配置必然没有问题,后期再进行优化)
防火墙的主要技术有哪些?
1.灵活的代理系统
代理系统是运用网络地址转换或者加密代理将信息从防火墙的一侧传输到另一侧。灵活的代理系统实现防火墙内外两侧信息的互传,形成保护屏障,使得信息传输更为灵活可靠,保证信息传输过程的安全。
2. 多级的过滤技术
多级过滤主要是基于状态监测技术,在分组时过滤假的网络地址、在应用级网关提供通用服务、在电路网关保持主机内外部透明连接,并辅以鉴别手段,有效的清除存在为网络威胁和攻击。
3.网络地址转换技术
防火墙利用网络地址转换技术重写通过网络的数据包IP地址,与外部网络的信息传输只能由内部网络主导,同时防火墙详细记录了每一个主机的通信地址,确保信息传输路径无误,控制网络流量的流向。
以上就是关于防火墙的基本配置方法的详细介绍,网络的安全由防火墙形成第一道屏障,防火墙的主要技术保证了信息的安全,有效的解决了互联网发展中信息泄露的风险。所以不管是在什么时候防火墙都是扮演着重要角色。
云防火墙与传统防火墙的对比:哪种更适合您的企业?
随着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企业日常运营的重要渠道。但与此同时,网络安全威胁也越来越严峻,网络攻击手段也不断升级,企业的安全防护形势严峻。为了有效应对各种网络安全威胁,保障企业的信息安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云防火墙来加强网络安全防护。传统防火墙通常是硬件设备,部署在企业内部的边缘或DMZ网络,通过过滤、阻断或转发数据包来保护企业网络。它可以监测进出企业网络的流量,并根据配置的安全策略来判断是否允许通过。传统防火墙在安全性方面表现良好,因为它们专注于防御特定的网络攻击,如DoS、DDoS和网络蠕虫。但是,传统防火墙可能会受到容量限制,无法应对大规模的攻击流量,这是云防火墙的优势之一。云防火墙是一种基于云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它将防火墙部署在云端,通过云平台来提供网络安全服务。云防火墙可以提供更好的伸缩性和容量,因为它们可以动态地增加或减少资源以应对攻击流量的变化。此外,云防火墙还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可以轻松地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定制化配置。但是,与传统防火墙相比,云防火墙在安全性方面可能存在一些挑战,因为它们需要依赖于云平台来提供安全服务。相比传统防火墙具有以下几个优势:强大的安全防御能力:云防火墙集成了多种安全防御技术,能够有效应对各种网络攻击和威胁,包括DDoS攻击、SQL注入攻击、恶意软件攻击等。灵活的部署方式:云防火墙可以在公有云、私有云或混合云环境中部署,适应不同的企业需求。可扩展性强:云防火墙能够根据企业的业务需求,灵活扩展防御规模,无需额外投入大量的硬件设备。实时监控和分析:云防火墙能够实时监控企业的网络流量,对网络流量进行分析和检测,发现和隔离潜在的安全威胁。高性价比:相比传统防火墙,云防火墙的成本更加低廉,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避免浪费。综上所述,云防火墙和传统防火墙都有其优势和劣势。在选择解决方案时,企业需要根据自身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和选择。
防火墙的主要类型有哪些?防火墙技术包括哪些
防火墙是一种监视网络流量并检测潜在威胁的安全设备或程序,作为一道保护屏障,它只允许非威胁性流量进入,阻止危险流量进入。防火墙的主要类型有哪些?今天就跟着快快网络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防火墙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1.包过滤防火墙 这是第一代防火墙,又称为网络层防火墙,在每一个数据包传送到源主机时都会在网络层进行过滤,对于不合法的数据访问,防火墙会选择阻拦以及丢弃。这种防火墙的连接可以通过一个网卡即一张网卡由内网的IP地址,又有公网的IP地址和两个网卡一个网卡上有私有网络的IP地址,另一个网卡有外部网络的IP地址。 2.状态/动态检测防火墙 状态/动态检测防火墙,可以跟踪通过防火墙的网络连接和包,这样防火墙就可以使用一组附加的标准,以确定该数据包是允许或者拒绝通信。它是在使用了基本包过滤防火墙的通信上应用一些技术来做到这点的。 3.应用程序代理防火墙 应用程序代理防火墙又称为应用层防火墙,工作于OSI的应用层上。应用程序代理防火墙实际上并不允许在它连接的网络之间直接通信。相反,它是接受来自内部网络特定用户应用程序的通信,然后建立于公共网络服务器单独的连接。 防火墙技术包括哪些? 1、灵活的代理系统 代理系统是一种将信息从防火墙的一侧传送到另一侧的软件模块。新一代防火墙采用了两种代理机制,一种用于代理从内部网络到外部网络的连接,另一种用于代理从外部网络到内部网络的连接。 前者采用网络地址转换(NAT)技术来解决,后者采用非保密的用户定制代理或保密的代理系统技术来解决。 2、多级的过滤技术 为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防护水平,新一代防火墙采用了三级过滤措施,并辅以鉴别手段。在 分组过滤一级,能过滤掉所有的源路由分组和假冒的IP源地址。 在应用级网关一级,能利用FTP、SMTP等各种网关,控制和监测Internet提供的所用通用服务;在电路网关一级,实现内部主机与外部站点的透明连接,并对服务的通行实行严格控制。 3、双端口或三端口的结构 新一代防火墙产品具有两个或三个独立的网卡,内外两个网卡可不作IP转化而串接于内部网与外部网之间,另一个网卡可专用于对服务器的安全保护。 4、网络地址转换技术(NAT) 新一代防火墙利用NAT技术能透明地对所有内部地址作转换,使外部网络无法了解内部网络的内部结构,同时允许内部网络使用自己定制的IP地址和专用网络,防火墙能详尽记录每一个主机的通信,确保每个分组送往正确的地址。 同时使用NAT的网络,与外部网络的连接只能由内部网络发起,极大地提高了内部网络的安全性。 NAT的另一个显而易见的用途是解决IP地址匮乏问题。 5、透明的访问方式 以前的防火墙在访问方式上要么要求用户作系统登录,要么需要通过SOCKS等库路径修改客户机的应用。新一代防火墙利用了透明的代理系统技术,从而降低了系统登录固有的安全风险和出错概率。 防火墙的主要类型有哪些?看完文章就能清楚知道了,企业在网络中设置内联防火墙,作为外部源和受保护系统之间的边界。在保障网络安全上防火墙具有重要作用,为指定设备提供出色的保护。
数据库防火墙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数据库安全防火墙是作为保护数据库安全必不可少的防御工事。数据库防火墙的主要作用是什么?随着技术的发展,防火墙的种类越来越多,可供大家选择。今天就跟着快快网络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数据库防火墙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1、高可用性和高性能 数据库在企业中承载着关键核心业务,由于数据库防火墙是串联到数据库与应用服务器之间的安全设备, 因此不能因为安全设备的部署而影响业务系统正常使用,数据库防火墙自身需要具备高可用性和高速率并发处理能力。 当安全设备因宕机、系统本身主程序不可用、内存持续被占等问题导致不可用时,自动切换到另外一台安全设备进行运行,从而能够达到设备的高可用,避免因日常维护操作和突发的系统崩溃所导致的停机时间,影响生产业务,提升系统和应用的高可用性。 因业务系统的高并发访问,数据库需要对标直连访问数据库,1毫秒内SQL处理速率要基本同直连访问数据库,避免因数据库防火墙部署影响业务系统的正常使用。 2、准入控制 接入数据库也需要根据不同的身份因子对人进行多维度的识别,保证身份真实性和可靠性。 1)多因素身份:数据库用户名、应用系统用户、IP地址、MAC地址、客户端程序名、登录时间等因子的多因素组合准入。 2)应用防假冒:可对应用程序进行特征识别,识别应用的真实性,避免应用被假冒,从而导致应用被非法利用。 3、入侵防护功能 数据库防火墙每天都需要面对外部环境的各种攻击,在识别真实人员的基础上,还需要对他们的访问行为和特征进行检测,并对危险行为进行防御,主要防御功能应有:SQL注入安全防御,构建SQL注入特征库,实现对注入攻击的SQL特征识别,结合SQL白名单机制实现实时攻击阻断。 1)漏洞攻击防御,由于数据库升级困难的前提存在,需要对数据库漏洞进行扫描识别漏洞,并对这些漏洞进行虚拟补丁,避免黑客通过这些漏洞进行攻击。 2)敏感SQL防御,即SQL所带有敏感信息,对这些SQL需要单独管理,只授权给可以访问的身份,拒绝未经授权的身份进行访问。 4、访问控制 很多应用程序往往存在权限控制漏洞,无法控制某些非法访问、高危操作,比如绝密资料的获取等。这些潜藏巨大风险的行为,需要进行管理和控制: 1)防撞库:当密码输入次数达到预设阈值时,锁定攻击终端; 2)危险操作阻断:当应用在执行全量删除、修改等高危行为的时候,需要对这些行为进行阻断; 3)敏感信息访问脱敏:根据访问者的权限,返回不同的数据,权限足够时看到真实的数据,权限不足时返回经过脱敏的数据,避免敏感信息泄露; 4)访问返回行数控制:可对访问结果进行管理,避免非法一次性导出大量数据库,导致数据的大量流失。 5、SQL白名单 SQL白名单,就是创建应用的SQL白名单库,对于这些安全SQL进行放行,对于危险SQL进行阻断。SQL白名单可以只针对可信SQL做特征识别、而不符合可信SQL特征的都可以认为他是未知或高危的SQL,并进行阻断或告警。 6、风险监控 一般来说数据库防火墙往往会管理多个数据库,当数据库达到一定数量时,通过人工很难监控数据库的整体安全情况,因此需要监控平台进行统一的安全监控,监控数据库防火墙的整体安全情况,当出现风险时可快速的定位当前被攻击的数据库及发起攻击的客户端等。 7、告警 对于任何不认识的新ID和操作进行识别并实时告警,是数据库安全防护必不可少的一环,包括:新发现的IP地址,应用程序,数据库账户,应用账户,访问对象,访问操作,SQL语句等,系统可通过短信、邮件、动画等多种告警手段来保证告警的实时性。 8、风险分析与追踪 业务人员在通过业务系统提供的功能完成对敏感信息的访问时,容易造成数据外泄的风险,因此提供对风险访问的详细记录,便于风险分析和问题追溯至关重要。 大量的数据在带给人们巨大价值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数据泄露的风险。数据库防火墙的主要作用是什么?以上就是详细的解答,数据库防火墙部署介千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之间,功能也在逐步完善。
阅读数:87312 | 2023-05-22 11:12:00
阅读数:38248 | 2023-04-24 11:27:00
阅读数:38155 | 2023-10-18 11:21:00
阅读数:19218 | 2023-08-13 11:03:00
阅读数:16487 | 2023-03-06 11:13:03
阅读数:14790 | 2023-08-14 11:27:00
阅读数:14030 | 2023-05-26 11:25:00
阅读数:13688 | 2023-06-12 11:04:00
阅读数:87312 | 2023-05-22 11:12:00
阅读数:38248 | 2023-04-24 11:27:00
阅读数:38155 | 2023-10-18 11:21:00
阅读数:19218 | 2023-08-13 11:03:00
阅读数:16487 | 2023-03-06 11:13:03
阅读数:14790 | 2023-08-14 11:27:00
阅读数:14030 | 2023-05-26 11:25:00
阅读数:13688 | 2023-06-12 11:04:00
发布者:大客户经理 | 本文章发表于:2023-07-10
防火墙技术是帮助计算机网络,在其内、外网之间构建一道相对隔绝的保护屏障的技术。在保障网络安全上有重要作用,今天快快网络小编就给大家讲解下防火墙的基本配置方法,实现保护屏障,确保信息安全。
防火墙的基本配置方法
1.配置FW各业务接口的IP地址。IP地址需要在配置前进行统一规划。
2.将各个业务接口加入安全区域。一般情况下,连接外网的接口加入安全级别低的安全区域(例如untrust区域,这里一般指的是我们配置外网IP的那个端口),连接内网的接口加入安全级别高的安全区域(例如trust区域),服务器可以加入DMZ区域。
3.策略any,华为防火墙内部有一条默认拒绝的安全策略,表示区域之间的互访被静止,防火墙上线以后,代表已经接入现有网络,所以需要调整下策略,改为permit,允许所有。(这时候不用考虑太多,初始这样配置必然没有问题,后期再进行优化)
防火墙的主要技术有哪些?
1.灵活的代理系统
代理系统是运用网络地址转换或者加密代理将信息从防火墙的一侧传输到另一侧。灵活的代理系统实现防火墙内外两侧信息的互传,形成保护屏障,使得信息传输更为灵活可靠,保证信息传输过程的安全。
2. 多级的过滤技术
多级过滤主要是基于状态监测技术,在分组时过滤假的网络地址、在应用级网关提供通用服务、在电路网关保持主机内外部透明连接,并辅以鉴别手段,有效的清除存在为网络威胁和攻击。
3.网络地址转换技术
防火墙利用网络地址转换技术重写通过网络的数据包IP地址,与外部网络的信息传输只能由内部网络主导,同时防火墙详细记录了每一个主机的通信地址,确保信息传输路径无误,控制网络流量的流向。
以上就是关于防火墙的基本配置方法的详细介绍,网络的安全由防火墙形成第一道屏障,防火墙的主要技术保证了信息的安全,有效的解决了互联网发展中信息泄露的风险。所以不管是在什么时候防火墙都是扮演着重要角色。
云防火墙与传统防火墙的对比:哪种更适合您的企业?
随着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企业日常运营的重要渠道。但与此同时,网络安全威胁也越来越严峻,网络攻击手段也不断升级,企业的安全防护形势严峻。为了有效应对各种网络安全威胁,保障企业的信息安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云防火墙来加强网络安全防护。传统防火墙通常是硬件设备,部署在企业内部的边缘或DMZ网络,通过过滤、阻断或转发数据包来保护企业网络。它可以监测进出企业网络的流量,并根据配置的安全策略来判断是否允许通过。传统防火墙在安全性方面表现良好,因为它们专注于防御特定的网络攻击,如DoS、DDoS和网络蠕虫。但是,传统防火墙可能会受到容量限制,无法应对大规模的攻击流量,这是云防火墙的优势之一。云防火墙是一种基于云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它将防火墙部署在云端,通过云平台来提供网络安全服务。云防火墙可以提供更好的伸缩性和容量,因为它们可以动态地增加或减少资源以应对攻击流量的变化。此外,云防火墙还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可以轻松地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定制化配置。但是,与传统防火墙相比,云防火墙在安全性方面可能存在一些挑战,因为它们需要依赖于云平台来提供安全服务。相比传统防火墙具有以下几个优势:强大的安全防御能力:云防火墙集成了多种安全防御技术,能够有效应对各种网络攻击和威胁,包括DDoS攻击、SQL注入攻击、恶意软件攻击等。灵活的部署方式:云防火墙可以在公有云、私有云或混合云环境中部署,适应不同的企业需求。可扩展性强:云防火墙能够根据企业的业务需求,灵活扩展防御规模,无需额外投入大量的硬件设备。实时监控和分析:云防火墙能够实时监控企业的网络流量,对网络流量进行分析和检测,发现和隔离潜在的安全威胁。高性价比:相比传统防火墙,云防火墙的成本更加低廉,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避免浪费。综上所述,云防火墙和传统防火墙都有其优势和劣势。在选择解决方案时,企业需要根据自身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和选择。
防火墙的主要类型有哪些?防火墙技术包括哪些
防火墙是一种监视网络流量并检测潜在威胁的安全设备或程序,作为一道保护屏障,它只允许非威胁性流量进入,阻止危险流量进入。防火墙的主要类型有哪些?今天就跟着快快网络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防火墙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1.包过滤防火墙 这是第一代防火墙,又称为网络层防火墙,在每一个数据包传送到源主机时都会在网络层进行过滤,对于不合法的数据访问,防火墙会选择阻拦以及丢弃。这种防火墙的连接可以通过一个网卡即一张网卡由内网的IP地址,又有公网的IP地址和两个网卡一个网卡上有私有网络的IP地址,另一个网卡有外部网络的IP地址。 2.状态/动态检测防火墙 状态/动态检测防火墙,可以跟踪通过防火墙的网络连接和包,这样防火墙就可以使用一组附加的标准,以确定该数据包是允许或者拒绝通信。它是在使用了基本包过滤防火墙的通信上应用一些技术来做到这点的。 3.应用程序代理防火墙 应用程序代理防火墙又称为应用层防火墙,工作于OSI的应用层上。应用程序代理防火墙实际上并不允许在它连接的网络之间直接通信。相反,它是接受来自内部网络特定用户应用程序的通信,然后建立于公共网络服务器单独的连接。 防火墙技术包括哪些? 1、灵活的代理系统 代理系统是一种将信息从防火墙的一侧传送到另一侧的软件模块。新一代防火墙采用了两种代理机制,一种用于代理从内部网络到外部网络的连接,另一种用于代理从外部网络到内部网络的连接。 前者采用网络地址转换(NAT)技术来解决,后者采用非保密的用户定制代理或保密的代理系统技术来解决。 2、多级的过滤技术 为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防护水平,新一代防火墙采用了三级过滤措施,并辅以鉴别手段。在 分组过滤一级,能过滤掉所有的源路由分组和假冒的IP源地址。 在应用级网关一级,能利用FTP、SMTP等各种网关,控制和监测Internet提供的所用通用服务;在电路网关一级,实现内部主机与外部站点的透明连接,并对服务的通行实行严格控制。 3、双端口或三端口的结构 新一代防火墙产品具有两个或三个独立的网卡,内外两个网卡可不作IP转化而串接于内部网与外部网之间,另一个网卡可专用于对服务器的安全保护。 4、网络地址转换技术(NAT) 新一代防火墙利用NAT技术能透明地对所有内部地址作转换,使外部网络无法了解内部网络的内部结构,同时允许内部网络使用自己定制的IP地址和专用网络,防火墙能详尽记录每一个主机的通信,确保每个分组送往正确的地址。 同时使用NAT的网络,与外部网络的连接只能由内部网络发起,极大地提高了内部网络的安全性。 NAT的另一个显而易见的用途是解决IP地址匮乏问题。 5、透明的访问方式 以前的防火墙在访问方式上要么要求用户作系统登录,要么需要通过SOCKS等库路径修改客户机的应用。新一代防火墙利用了透明的代理系统技术,从而降低了系统登录固有的安全风险和出错概率。 防火墙的主要类型有哪些?看完文章就能清楚知道了,企业在网络中设置内联防火墙,作为外部源和受保护系统之间的边界。在保障网络安全上防火墙具有重要作用,为指定设备提供出色的保护。
数据库防火墙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数据库安全防火墙是作为保护数据库安全必不可少的防御工事。数据库防火墙的主要作用是什么?随着技术的发展,防火墙的种类越来越多,可供大家选择。今天就跟着快快网络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数据库防火墙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1、高可用性和高性能 数据库在企业中承载着关键核心业务,由于数据库防火墙是串联到数据库与应用服务器之间的安全设备, 因此不能因为安全设备的部署而影响业务系统正常使用,数据库防火墙自身需要具备高可用性和高速率并发处理能力。 当安全设备因宕机、系统本身主程序不可用、内存持续被占等问题导致不可用时,自动切换到另外一台安全设备进行运行,从而能够达到设备的高可用,避免因日常维护操作和突发的系统崩溃所导致的停机时间,影响生产业务,提升系统和应用的高可用性。 因业务系统的高并发访问,数据库需要对标直连访问数据库,1毫秒内SQL处理速率要基本同直连访问数据库,避免因数据库防火墙部署影响业务系统的正常使用。 2、准入控制 接入数据库也需要根据不同的身份因子对人进行多维度的识别,保证身份真实性和可靠性。 1)多因素身份:数据库用户名、应用系统用户、IP地址、MAC地址、客户端程序名、登录时间等因子的多因素组合准入。 2)应用防假冒:可对应用程序进行特征识别,识别应用的真实性,避免应用被假冒,从而导致应用被非法利用。 3、入侵防护功能 数据库防火墙每天都需要面对外部环境的各种攻击,在识别真实人员的基础上,还需要对他们的访问行为和特征进行检测,并对危险行为进行防御,主要防御功能应有:SQL注入安全防御,构建SQL注入特征库,实现对注入攻击的SQL特征识别,结合SQL白名单机制实现实时攻击阻断。 1)漏洞攻击防御,由于数据库升级困难的前提存在,需要对数据库漏洞进行扫描识别漏洞,并对这些漏洞进行虚拟补丁,避免黑客通过这些漏洞进行攻击。 2)敏感SQL防御,即SQL所带有敏感信息,对这些SQL需要单独管理,只授权给可以访问的身份,拒绝未经授权的身份进行访问。 4、访问控制 很多应用程序往往存在权限控制漏洞,无法控制某些非法访问、高危操作,比如绝密资料的获取等。这些潜藏巨大风险的行为,需要进行管理和控制: 1)防撞库:当密码输入次数达到预设阈值时,锁定攻击终端; 2)危险操作阻断:当应用在执行全量删除、修改等高危行为的时候,需要对这些行为进行阻断; 3)敏感信息访问脱敏:根据访问者的权限,返回不同的数据,权限足够时看到真实的数据,权限不足时返回经过脱敏的数据,避免敏感信息泄露; 4)访问返回行数控制:可对访问结果进行管理,避免非法一次性导出大量数据库,导致数据的大量流失。 5、SQL白名单 SQL白名单,就是创建应用的SQL白名单库,对于这些安全SQL进行放行,对于危险SQL进行阻断。SQL白名单可以只针对可信SQL做特征识别、而不符合可信SQL特征的都可以认为他是未知或高危的SQL,并进行阻断或告警。 6、风险监控 一般来说数据库防火墙往往会管理多个数据库,当数据库达到一定数量时,通过人工很难监控数据库的整体安全情况,因此需要监控平台进行统一的安全监控,监控数据库防火墙的整体安全情况,当出现风险时可快速的定位当前被攻击的数据库及发起攻击的客户端等。 7、告警 对于任何不认识的新ID和操作进行识别并实时告警,是数据库安全防护必不可少的一环,包括:新发现的IP地址,应用程序,数据库账户,应用账户,访问对象,访问操作,SQL语句等,系统可通过短信、邮件、动画等多种告警手段来保证告警的实时性。 8、风险分析与追踪 业务人员在通过业务系统提供的功能完成对敏感信息的访问时,容易造成数据外泄的风险,因此提供对风险访问的详细记录,便于风险分析和问题追溯至关重要。 大量的数据在带给人们巨大价值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数据泄露的风险。数据库防火墙的主要作用是什么?以上就是详细的解答,数据库防火墙部署介千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之间,功能也在逐步完善。
查看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