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大客户经理 | 本文章发表于:2023-12-30 阅读数:2251
防火墙是一种监视网络流量并检测潜在威胁的安全设备或程序,作为一道保护屏障,它只允许非威胁性流量进入,阻止危险流量进入。防火墙的主要类型有哪些?今天就跟着快快网络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防火墙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1.包过滤防火墙
这是第一代防火墙,又称为网络层防火墙,在每一个数据包传送到源主机时都会在网络层进行过滤,对于不合法的数据访问,防火墙会选择阻拦以及丢弃。这种防火墙的连接可以通过一个网卡即一张网卡由内网的IP地址,又有公网的IP地址和两个网卡一个网卡上有私有网络的IP地址,另一个网卡有外部网络的IP地址。
2.状态/动态检测防火墙
状态/动态检测防火墙,可以跟踪通过防火墙的网络连接和包,这样防火墙就可以使用一组附加的标准,以确定该数据包是允许或者拒绝通信。它是在使用了基本包过滤防火墙的通信上应用一些技术来做到这点的。
3.应用程序代理防火墙
应用程序代理防火墙又称为应用层防火墙,工作于OSI的应用层上。应用程序代理防火墙实际上并不允许在它连接的网络之间直接通信。相反,它是接受来自内部网络特定用户应用程序的通信,然后建立于公共网络服务器单独的连接。
防火墙技术包括哪些?
1、灵活的代理系统
代理系统是一种将信息从防火墙的一侧传送到另一侧的软件模块。新一代防火墙采用了两种代理机制,一种用于代理从内部网络到外部网络的连接,另一种用于代理从外部网络到内部网络的连接。
前者采用网络地址转换(NAT)技术来解决,后者采用非保密的用户定制代理或保密的代理系统技术来解决。
2、多级的过滤技术
为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防护水平,新一代防火墙采用了三级过滤措施,并辅以鉴别手段。在 分组过滤一级,能过滤掉所有的源路由分组和假冒的IP源地址。
在应用级网关一级,能利用FTP、SMTP等各种网关,控制和监测Internet提供的所用通用服务;在电路网关一级,实现内部主机与外部站点的透明连接,并对服务的通行实行严格控制。
3、双端口或三端口的结构
新一代防火墙产品具有两个或三个独立的网卡,内外两个网卡可不作IP转化而串接于内部网与外部网之间,另一个网卡可专用于对服务器的安全保护。
4、网络地址转换技术(NAT)
新一代防火墙利用NAT技术能透明地对所有内部地址作转换,使外部网络无法了解内部网络的内部结构,同时允许内部网络使用自己定制的IP地址和专用网络,防火墙能详尽记录每一个主机的通信,确保每个分组送往正确的地址。
同时使用NAT的网络,与外部网络的连接只能由内部网络发起,极大地提高了内部网络的安全性。 NAT的另一个显而易见的用途是解决IP地址匮乏问题。
5、透明的访问方式
以前的防火墙在访问方式上要么要求用户作系统登录,要么需要通过SOCKS等库路径修改客户机的应用。新一代防火墙利用了透明的代理系统技术,从而降低了系统登录固有的安全风险和出错概率。
防火墙的主要类型有哪些?看完文章就能清楚知道了,企业在网络中设置内联防火墙,作为外部源和受保护系统之间的边界。在保障网络安全上防火墙具有重要作用,为指定设备提供出色的保护。
防火墙的种类有哪些?
防火墙是根据既定规则过滤传入和传出的流量来保护内部网络的安全设备,是保护网络安全最简单的方法。防火墙的种类有哪些呢?为了高效便捷,不同的场景需要用到不同的防火墙,今天就跟着快快网络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防火墙的种类有哪些? 个人防火墙 个人防火墙运行在 PC 上,用于监控 PC 和外网的通信信息。在 Windows 操作系统中集成了 Windows 防火墙。 网关防火墙 在网络中的网关上配置防火墙的功能,能对网络中的流量进行策略控制,这就是网关防火墙。网关防火墙分为两种,一种是在 Windows 、Linux 等操作系统上安装并运行防火墙软件的软件网关防火墙,另一种是使用专用设备的硬件网关防火墙。个人防火墙主要监控 PC 的通信流量,网关防火墙是监控网络中所有终端的通信流量,在网关处进行策略控制。 硬件防火墙 通过硬件设备实现的防火墙叫做硬件防火墙,外形跟路由器相似,接口类型通常有千兆网口、万兆光口。 软件防火墙 软件防火墙是通过软件来隔离内部网与外部网,以此来保护网络安全。软件防火墙可以在过滤传入和传出流量的同时区分程序,即拒绝访问一个程序和允许访问另一个程序可以同步进行。但是由于软件防火墙需要与主机兼容,而且要连接到特定设备,所以在运行时需要耗费系统的内存,而且设备较多的话,还需要对每个设备进行安装和配置,比较浪费时间。 包过滤防火墙 防火墙有哪几种?除了上文介绍的两种,还有一种是包过滤防火墙,它主要以过滤传入数据包携带的信息来监控网络流量,根据标头信息来决定是允许还是拒绝访问数据包,比较常用于连接到路由器或交换机的内联安全检查点。 代理服务器防火墙 代理服务器防火墙的工作原理:代理服务器运行在两个网络之间,它对于客户来说像是一台真的服务器一样,而对于外界的服务器来说,它又是一台客户机。当代理服务器接收到用户的请求后,会检查用户请求道站点是否符合公司的要求,如果公司允许用户访问该站点的话,代理服务器会像一个客户一样,去那个站点取回所需信息再转发给客户。 代理服务器防火墙优点:可以将被保护的网络内部结构屏蔽起来,增强网络的安全性;可用于实施较强的数据流监控、过滤、记录和报告等。它的缺点:使访问速度变慢,因为它不允许用户直接访问网络;应用级网关需要针对每一个特定的Internet服务安装相应的代理服务器软件,这会带来兼容性问题。 状态监视器防火墙 状态监视器防火墙的工作原理:这种防火墙安全特性较好,它采用了一个在网关上执行网络安全策略的软件引擎,称之为检测模块。检测模块在不影响网络正常工作的前提下,采用抽取相关数据的方法对网络通信的隔层实施检测,抽取部分数据,即状态信息,并动态地保存起来作为以后指定安全决策的参考。 防火墙的种类有哪些,其实防火墙的种类不少,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进行配置。通过防火墙技术能够收集计算机网络在运行的过程当中找出其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数据信息,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解决,有效防止这些数据信息影响到计算机网络的安全。
信息安全的目标是什么
信息安全的目标是确保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抗否认性,同时确保信息系统的合规性和可靠性。以下是对这些目标的详细解释:机密性:确保信息不被非授权的用户、实体或过程访问或泄露。即使非授权用户得到信息,也无法知晓信息内容,因此不能使用。这是信息安全的核心目标之一,旨在保护敏感信息不被未经授权的访问或泄露。完整性:维护信息的一致性,确保信息在生成、传输、存储和使用过程中不被未经授权的用户篡改。这包括防止信息的变更、丢失或错误,以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可用性:保障信息资源可被授权实体按要求访问、正常使用或在非正常情况下能恢复使用的特性。即授权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访问所需信息,这是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基本要求。可控性:对信息的传播及内容具有控制能力。这包括能够追踪和监控信息的流向,以及限制或阻止不当信息的传播。抗否认性:保障用户无法在事后否认曾经对信息进行的生成、签发、接收等行为。这是针对通信各方信息真实同一性的安全要求,有助于确保通信的可靠性和可追溯性。合规性:确保信息系统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政策要求。这有助于保护组织的合法权益,避免法律风险。可靠性:虽然有些定义中未明确提及,但可靠性也是信息安全的一个重要目标。它要求信息系统能够持续、稳定地提供服务,满足用户的需求。在实际应用中,完全消除信息安全风险是不可能的,因此信息安全的目标是将残留风险控制在机构可以随时控制的范围内,以最大程度地保护信息系统的安全。这需要通过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和技术手段来实现,如加密技术、认证技术、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
防火墙怎么做防御工作?防火墙部署的基本步骤
说起防火墙大家并不会陌生,防火墙怎么做防御工作?防火墙应用在外部网络时,能够对外部网络的行为进行一定的监控,在保障网络安全上有重要作用。 防火墙怎么做防御工作? 当防火墙应用在内部网络中时,能够对外来信息和访问人员进行信息识别和筛选,可以根据系统设定的标准,对外来访问人员进行一定的限制,能够让内部网络进行有条不紊的运行,有效的避免出现系统漏洞等,同时防火墙实现了对内部网络运行的集中管理和控制,降低了风险出现的概率。 当防火墙应用在外部网络时,能够对外部网络的行为进行一定的监控,防火墙对于外部网络来说就是一把钥匙,能够将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相连接。当外部网络出现入侵或危害时,防火墙能够断绝与内网的联系,起到有效的阻隔作用。 防火墙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入侵者必须首先穿越防火墙的安全防线,才能接触目标计算机。防火墙可以配置成许多不同保护级别,高级别的保护可能会禁止一些服务。防护墙可分为,应用层防火墙和网络层防火墙。 1、应用层防火墙 应用层防火墙是在TCP/IP堆栈的“应用层”上运作,在使用浏览器时所产生的数据流或是使用FTP时的数据流都是属于这一层。一般来说,应用层防火墙可以完全阻绝外部的数据流进到受保护的机器里。应用层防火墙可以拦截进出某应用程序的所有封包,并且封锁其他的封包。 2、网络层防火墙 网络层防火墙是一种IP封包过滤器,允许或拒绝封包资料通过的软硬结合装置,运作在底层的TCP/IP协议堆栈上,只允许符合特定规则的封包通过,除了防火墙不能防止病毒侵入,其余的一概禁止穿越防火墙。这些规则通常可以经由管理员定义或修改,不过某些防火墙设备可能只能套用内置的规则。 防火墙部署的基本步骤 步骤一:确定网络拓扑结构 网络拓扑结构是网络安全设置的基础。在确定网络防火墙的设置前,需要先确定构成网络的每个部分的 IP 地址、网络设备、服务器及计算机等,并画出网络拓扑结构图。仔细研究网络拓扑图可帮助企业确定所有设备、用户和流量的来源以及目的地。 步骤二:制定访问控制策略 访问控制策略是网络防火墙的核心,其防火墙规则可以把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流量限制为只能在某些特定端口或应用程序中流动,对非控制的流量进行拦截处理。企业需要仔细设计访问控制策略,以保障网络安全。 步骤三:确定网络性能及安全参数 防火墙的性能参数包括吞吐量、连接数、包大小等。企业需要仔细评估网络的性能参数,以保障网络防火墙能够满足网络的需求。同时,企业应制定好密码策略、IP 地址分配策略、网络域名规划等安全参数,保障网络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步骤四:选型与购买 在设计好访问控制策略之后,选型与购买就可以开始了。在选择防火墙时应仔细评估厂商和厂商提供的产品支持、软件及硬件限制等因素,防火墙选型后应将其部署于相同的厂商生态系统中。 步骤五:配置测试 在配置网络防火墙之前,需要进行测试。测试防火墙的相关设置是否正确,通过实际测试来验证企业防火墙策略与安全措施的有效性。 网络安全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防火墙怎么做防御工作?防火墙能有效提供足够的安全策略和安全参数,从而满足企业应用和实际运行的需求,保障企业的的网络安全。
阅读数:88335 | 2023-05-22 11:12:00
阅读数:39087 | 2023-10-18 11:21:00
阅读数:38701 | 2023-04-24 11:27:00
阅读数:20832 | 2023-08-13 11:03:00
阅读数:17966 | 2023-03-06 11:13:03
阅读数:15908 | 2023-08-14 11:27:00
阅读数:15698 | 2023-05-26 11:25:00
阅读数:15205 | 2023-06-12 11:04:00
阅读数:88335 | 2023-05-22 11:12:00
阅读数:39087 | 2023-10-18 11:21:00
阅读数:38701 | 2023-04-24 11:27:00
阅读数:20832 | 2023-08-13 11:03:00
阅读数:17966 | 2023-03-06 11:13:03
阅读数:15908 | 2023-08-14 11:27:00
阅读数:15698 | 2023-05-26 11:25:00
阅读数:15205 | 2023-06-12 11:04:00
发布者:大客户经理 | 本文章发表于:2023-12-30
防火墙是一种监视网络流量并检测潜在威胁的安全设备或程序,作为一道保护屏障,它只允许非威胁性流量进入,阻止危险流量进入。防火墙的主要类型有哪些?今天就跟着快快网络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防火墙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1.包过滤防火墙
这是第一代防火墙,又称为网络层防火墙,在每一个数据包传送到源主机时都会在网络层进行过滤,对于不合法的数据访问,防火墙会选择阻拦以及丢弃。这种防火墙的连接可以通过一个网卡即一张网卡由内网的IP地址,又有公网的IP地址和两个网卡一个网卡上有私有网络的IP地址,另一个网卡有外部网络的IP地址。
2.状态/动态检测防火墙
状态/动态检测防火墙,可以跟踪通过防火墙的网络连接和包,这样防火墙就可以使用一组附加的标准,以确定该数据包是允许或者拒绝通信。它是在使用了基本包过滤防火墙的通信上应用一些技术来做到这点的。
3.应用程序代理防火墙
应用程序代理防火墙又称为应用层防火墙,工作于OSI的应用层上。应用程序代理防火墙实际上并不允许在它连接的网络之间直接通信。相反,它是接受来自内部网络特定用户应用程序的通信,然后建立于公共网络服务器单独的连接。
防火墙技术包括哪些?
1、灵活的代理系统
代理系统是一种将信息从防火墙的一侧传送到另一侧的软件模块。新一代防火墙采用了两种代理机制,一种用于代理从内部网络到外部网络的连接,另一种用于代理从外部网络到内部网络的连接。
前者采用网络地址转换(NAT)技术来解决,后者采用非保密的用户定制代理或保密的代理系统技术来解决。
2、多级的过滤技术
为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防护水平,新一代防火墙采用了三级过滤措施,并辅以鉴别手段。在 分组过滤一级,能过滤掉所有的源路由分组和假冒的IP源地址。
在应用级网关一级,能利用FTP、SMTP等各种网关,控制和监测Internet提供的所用通用服务;在电路网关一级,实现内部主机与外部站点的透明连接,并对服务的通行实行严格控制。
3、双端口或三端口的结构
新一代防火墙产品具有两个或三个独立的网卡,内外两个网卡可不作IP转化而串接于内部网与外部网之间,另一个网卡可专用于对服务器的安全保护。
4、网络地址转换技术(NAT)
新一代防火墙利用NAT技术能透明地对所有内部地址作转换,使外部网络无法了解内部网络的内部结构,同时允许内部网络使用自己定制的IP地址和专用网络,防火墙能详尽记录每一个主机的通信,确保每个分组送往正确的地址。
同时使用NAT的网络,与外部网络的连接只能由内部网络发起,极大地提高了内部网络的安全性。 NAT的另一个显而易见的用途是解决IP地址匮乏问题。
5、透明的访问方式
以前的防火墙在访问方式上要么要求用户作系统登录,要么需要通过SOCKS等库路径修改客户机的应用。新一代防火墙利用了透明的代理系统技术,从而降低了系统登录固有的安全风险和出错概率。
防火墙的主要类型有哪些?看完文章就能清楚知道了,企业在网络中设置内联防火墙,作为外部源和受保护系统之间的边界。在保障网络安全上防火墙具有重要作用,为指定设备提供出色的保护。
防火墙的种类有哪些?
防火墙是根据既定规则过滤传入和传出的流量来保护内部网络的安全设备,是保护网络安全最简单的方法。防火墙的种类有哪些呢?为了高效便捷,不同的场景需要用到不同的防火墙,今天就跟着快快网络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防火墙的种类有哪些? 个人防火墙 个人防火墙运行在 PC 上,用于监控 PC 和外网的通信信息。在 Windows 操作系统中集成了 Windows 防火墙。 网关防火墙 在网络中的网关上配置防火墙的功能,能对网络中的流量进行策略控制,这就是网关防火墙。网关防火墙分为两种,一种是在 Windows 、Linux 等操作系统上安装并运行防火墙软件的软件网关防火墙,另一种是使用专用设备的硬件网关防火墙。个人防火墙主要监控 PC 的通信流量,网关防火墙是监控网络中所有终端的通信流量,在网关处进行策略控制。 硬件防火墙 通过硬件设备实现的防火墙叫做硬件防火墙,外形跟路由器相似,接口类型通常有千兆网口、万兆光口。 软件防火墙 软件防火墙是通过软件来隔离内部网与外部网,以此来保护网络安全。软件防火墙可以在过滤传入和传出流量的同时区分程序,即拒绝访问一个程序和允许访问另一个程序可以同步进行。但是由于软件防火墙需要与主机兼容,而且要连接到特定设备,所以在运行时需要耗费系统的内存,而且设备较多的话,还需要对每个设备进行安装和配置,比较浪费时间。 包过滤防火墙 防火墙有哪几种?除了上文介绍的两种,还有一种是包过滤防火墙,它主要以过滤传入数据包携带的信息来监控网络流量,根据标头信息来决定是允许还是拒绝访问数据包,比较常用于连接到路由器或交换机的内联安全检查点。 代理服务器防火墙 代理服务器防火墙的工作原理:代理服务器运行在两个网络之间,它对于客户来说像是一台真的服务器一样,而对于外界的服务器来说,它又是一台客户机。当代理服务器接收到用户的请求后,会检查用户请求道站点是否符合公司的要求,如果公司允许用户访问该站点的话,代理服务器会像一个客户一样,去那个站点取回所需信息再转发给客户。 代理服务器防火墙优点:可以将被保护的网络内部结构屏蔽起来,增强网络的安全性;可用于实施较强的数据流监控、过滤、记录和报告等。它的缺点:使访问速度变慢,因为它不允许用户直接访问网络;应用级网关需要针对每一个特定的Internet服务安装相应的代理服务器软件,这会带来兼容性问题。 状态监视器防火墙 状态监视器防火墙的工作原理:这种防火墙安全特性较好,它采用了一个在网关上执行网络安全策略的软件引擎,称之为检测模块。检测模块在不影响网络正常工作的前提下,采用抽取相关数据的方法对网络通信的隔层实施检测,抽取部分数据,即状态信息,并动态地保存起来作为以后指定安全决策的参考。 防火墙的种类有哪些,其实防火墙的种类不少,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进行配置。通过防火墙技术能够收集计算机网络在运行的过程当中找出其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数据信息,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解决,有效防止这些数据信息影响到计算机网络的安全。
信息安全的目标是什么
信息安全的目标是确保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抗否认性,同时确保信息系统的合规性和可靠性。以下是对这些目标的详细解释:机密性:确保信息不被非授权的用户、实体或过程访问或泄露。即使非授权用户得到信息,也无法知晓信息内容,因此不能使用。这是信息安全的核心目标之一,旨在保护敏感信息不被未经授权的访问或泄露。完整性:维护信息的一致性,确保信息在生成、传输、存储和使用过程中不被未经授权的用户篡改。这包括防止信息的变更、丢失或错误,以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可用性:保障信息资源可被授权实体按要求访问、正常使用或在非正常情况下能恢复使用的特性。即授权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访问所需信息,这是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基本要求。可控性:对信息的传播及内容具有控制能力。这包括能够追踪和监控信息的流向,以及限制或阻止不当信息的传播。抗否认性:保障用户无法在事后否认曾经对信息进行的生成、签发、接收等行为。这是针对通信各方信息真实同一性的安全要求,有助于确保通信的可靠性和可追溯性。合规性:确保信息系统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政策要求。这有助于保护组织的合法权益,避免法律风险。可靠性:虽然有些定义中未明确提及,但可靠性也是信息安全的一个重要目标。它要求信息系统能够持续、稳定地提供服务,满足用户的需求。在实际应用中,完全消除信息安全风险是不可能的,因此信息安全的目标是将残留风险控制在机构可以随时控制的范围内,以最大程度地保护信息系统的安全。这需要通过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和技术手段来实现,如加密技术、认证技术、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
防火墙怎么做防御工作?防火墙部署的基本步骤
说起防火墙大家并不会陌生,防火墙怎么做防御工作?防火墙应用在外部网络时,能够对外部网络的行为进行一定的监控,在保障网络安全上有重要作用。 防火墙怎么做防御工作? 当防火墙应用在内部网络中时,能够对外来信息和访问人员进行信息识别和筛选,可以根据系统设定的标准,对外来访问人员进行一定的限制,能够让内部网络进行有条不紊的运行,有效的避免出现系统漏洞等,同时防火墙实现了对内部网络运行的集中管理和控制,降低了风险出现的概率。 当防火墙应用在外部网络时,能够对外部网络的行为进行一定的监控,防火墙对于外部网络来说就是一把钥匙,能够将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相连接。当外部网络出现入侵或危害时,防火墙能够断绝与内网的联系,起到有效的阻隔作用。 防火墙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入侵者必须首先穿越防火墙的安全防线,才能接触目标计算机。防火墙可以配置成许多不同保护级别,高级别的保护可能会禁止一些服务。防护墙可分为,应用层防火墙和网络层防火墙。 1、应用层防火墙 应用层防火墙是在TCP/IP堆栈的“应用层”上运作,在使用浏览器时所产生的数据流或是使用FTP时的数据流都是属于这一层。一般来说,应用层防火墙可以完全阻绝外部的数据流进到受保护的机器里。应用层防火墙可以拦截进出某应用程序的所有封包,并且封锁其他的封包。 2、网络层防火墙 网络层防火墙是一种IP封包过滤器,允许或拒绝封包资料通过的软硬结合装置,运作在底层的TCP/IP协议堆栈上,只允许符合特定规则的封包通过,除了防火墙不能防止病毒侵入,其余的一概禁止穿越防火墙。这些规则通常可以经由管理员定义或修改,不过某些防火墙设备可能只能套用内置的规则。 防火墙部署的基本步骤 步骤一:确定网络拓扑结构 网络拓扑结构是网络安全设置的基础。在确定网络防火墙的设置前,需要先确定构成网络的每个部分的 IP 地址、网络设备、服务器及计算机等,并画出网络拓扑结构图。仔细研究网络拓扑图可帮助企业确定所有设备、用户和流量的来源以及目的地。 步骤二:制定访问控制策略 访问控制策略是网络防火墙的核心,其防火墙规则可以把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流量限制为只能在某些特定端口或应用程序中流动,对非控制的流量进行拦截处理。企业需要仔细设计访问控制策略,以保障网络安全。 步骤三:确定网络性能及安全参数 防火墙的性能参数包括吞吐量、连接数、包大小等。企业需要仔细评估网络的性能参数,以保障网络防火墙能够满足网络的需求。同时,企业应制定好密码策略、IP 地址分配策略、网络域名规划等安全参数,保障网络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步骤四:选型与购买 在设计好访问控制策略之后,选型与购买就可以开始了。在选择防火墙时应仔细评估厂商和厂商提供的产品支持、软件及硬件限制等因素,防火墙选型后应将其部署于相同的厂商生态系统中。 步骤五:配置测试 在配置网络防火墙之前,需要进行测试。测试防火墙的相关设置是否正确,通过实际测试来验证企业防火墙策略与安全措施的有效性。 网络安全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防火墙怎么做防御工作?防火墙能有效提供足够的安全策略和安全参数,从而满足企业应用和实际运行的需求,保障企业的的网络安全。
查看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