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售前思思 | 本文章发表于:2021-12-10 阅读数:2800
快快云等保服务是随着社会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等保2.0标准正式实施以后,对大部分企业来说,过等保都是必须的。于是,需要申办等级保护的企业开始为一个问题头疼,怎么过等保?最好是高效、合规地过等保。
一般来说,过等保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线下过等保,第二种是云上过等保。线下过等保很容易理解,就是企业直接对自己的系统进行等级保护,而云上过等保则是指,企业将系统部署在云平台上,比如华为云,而不是将系统部署在线下机房,然后再进行等级保护。
为什么说云上过等保更容易呢?
1.极大降低等保成本
如果客户选择线下过等保,很容易遇到一个麻烦的事情——由于线下机房用了很多年,设备老旧,当客户进行等级测评的时候,就会因为机房不达标而一直通过不了,白花测评费。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客户必须花大价钱购买设备,成本就会非常高,甚至要花一两百万。同时由于要更换的设备多,会导致等保整改周期特别长,耗费很多不必要的时间。但如果客户选择云上过等保,由于云平台已经通过等保认证,客户在进行等级测评的时候,就不需要再考虑线下机房这一块的情况,可以直接采用云平台的等保证明,就会省去很大一部分的时间和成本。根据华为云做过的等保案例,选择云上过等保的客户,能比选择线下过等保的客户节约十分之九的成本。

2.省心省时间:云平台侧标准无需再考虑
虽然根据等保2.0相关规定,“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云服务客户也必须要进行等保测评。但是云上过等保,云服务商和云服务客户拥有不同控制范围,其安全责任边界不同。
具体来说,如果客户的系统部署在某个云平台上,那么涉及云平台侧的相关要求,客户就不用再单独测评,可以直接引用该平台的测评结论,所以更加简单。可以引用的测评结论包括物理和环境安全以及部分网络和通信安全、安全管理等。
快快云等保服务提供一站式、全流程服务,基于丰富的云上安全实践经验拥有资深等保安全服务专家,已经为众多企业提供过等保需求,助力企业快速完成安全建设整改,与云厂商深度合作,以SaaS模式为企业提供灵活可靠的等保安全解决方案,安全产品池及管控平台。
更多快快云等保服务请联系快快网络思思QQ-537013905。
服务器架构有哪几种?服务器都有什么类型
服务器架构这个词越来越频繁的被提及,但是还会有很多人不了解服务器架构是什么。服务器架构有哪几种?服务器一般分为分布式服务器架构、负载均衡架构还有集群服务器架构。 服务器架构有哪几种? 单层或整体架构:这种架构下,服务器应用程序的所有组件都紧密集成到一个系统或服务器中,适用于小规模的独立软件应用程序。 两层或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在这种架构中,应用程序被分为两部分:客户端负责用户界面和显示,而服务器则管理数据存储和处理。这种架构常用于数据库驱动的应用程序。 三层架构:在这个层次上,应用程序分为三部分:表示层(客户端)、应用层(中间件)和数据层(数据库)。表示层处理用户界面,应用层管理业务逻辑,而数据层负责存储和检索数据。这种架构提供了更好的可扩展性、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微服务架构:微服务架构将应用程序分解为多个小型、独立且松散耦合的服务,这些服务通过API进行通信。每个服务专注于特定业务功能,并且可以独立开发、部署和扩展。 无服务器架构:无服务器计算完全抽象了服务器管理的责任,使开发者可以专注于编写代码而不必担心服务器配置和扩展。代码执行是根据事件或触发器响应的,云提供商会自动处理服务器配置和扩展。 集群或负载平衡架构:在这种架构中,多个服务器(节点)协同工作,分发和管理传入请求并提供冗余。负载平衡在服务器节点之间均匀分配流量,以优化性能和可用性。 分布式服务器架构:分布式服务器架构意味着数据和程序不集中在同一个服务器上,而是分布在多个服务器上,以实现任务的分配与优化,克服中心主机资源紧张与响应瓶颈的问题。 服务器都有什么类型? 机架式服务器: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服务器,它的外观类似标准的19英寸机架,适合于需要高性能但空间有限的环境。机架式服务器可以通过添加更多的硬盘和内存来增加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 塔式服务器:塔式服务器的外观类似于普通PC电脑的主机,但它提供了更好的可扩展性,不需要外部设备即可升级组件。塔式服务器适合需要一定计算能力的桌面环境。 机柜式服务器:机柜式服务器是将多个服务器放入一个标准尺寸的机柜中,这样可以减少空间占用并提供更高的电源和冷却效率。机柜式服务器可能包含多个服务器的冗余配置,以确保高可用性。 刀片服务器:刀片服务器实际上是一系列紧密排列在一起的服务器模块,它们共同使用电源和风扇。每个刀片可以像单个服务器一样独立运行,从而增加了计算资源的灵活性和利用率。 其他类型的服务器:还包括如文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游戏服务器、DNS服务器、代理服务器、媒体服务器等,这些服务器分别服务于特定的网络功能和任务。 在选择服务器时,需要根据实际的业务需求和技术要求来决定哪种类型的服务器最合适。例如,文件服务器主要用于存储和共享文件,而数据库服务器则用于存储和管理大量的数据。 服务器架构有哪几种?以上就是详细的解答,服务器架构模式是一组好的经验和建议,用于设计和实现可扩展、高效且可靠的服务器基础架构。企业需要全面了解服务器架构,更好地开展业务。
数据预处理原理是什么?
在数据处理全流程中,数据预处理是提升数据质量的关键环节,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和整合,解决数据中的噪声、缺失、异构等问题。它为后续分析建模提供可靠输入,直接影响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的效果,是释放数据价值的基础步骤。一、数据预处理的定义与核心价值是什么?1、基本定义与本质数据预处理是指在数据分析前对原始数据进行检测、清洗、转换和集成的过程,涵盖从数据采集后到建模前的所有处理操作。其本质是消除数据 “杂质”、统一数据格式、强化数据关联性,将原始数据转化为符合分析需求的高质量数据集,关键词包括数据预处理、数据清洗、质量优化。2、核心价值体现解决数据质量问题,去除重复值、异常值等噪声数据,避免错误结论;统一异构数据格式,使来自不同数据源(如数据库、日志、传感器)的数据可融合分析;增强数据可用性,通过特征提取为建模提供有效输入,提升分析效率,关键词包括数据质量、格式统一、可用性增强。二、数据预处理的核心步骤与方法有哪些?1、基础处理步骤数据清洗聚焦解决数据完整性问题,通过填充缺失值(如均值填充、插值法)、删除重复记录、识别并处理异常值(如基于标准差或箱线图检测);数据转换则对数据格式和范围调整,包括标准化(将数据缩放到 0-1 范围)、归一化(调整数据分布)、编码分类变量(如独热编码),关键词包括数据清洗、缺失值处理、数据转换。2、进阶处理方法数据集成将多源数据合并,通过关联字段消除冗余(如合并用户表与订单表),构建完整数据视图;数据降维在保留关键信息前提下减少特征数量,常用方法有主成分分析(PCA)、因子分析,降低建模复杂度,关键词包括数据集成、多源合并、数据降维。三、数据预处理的关键原则与技术工具是什么?1、核心处理原则以业务目标为导向,预处理步骤需匹配分析场景(如机器学习建模需特征标准化,而简单统计分析可简化处理);保持可追溯性,记录数据处理过程(如缺失值填充方式、异常值处理规则),确保结果可复现;平衡处理成本与效果,避免过度处理增加冗余工作,关键词包括业务导向、可追溯性、成本平衡。2、常用技术工具Python 库(Pandas 用于数据清洗转换、NumPy 处理数值计算)是主流工具,支持灵活的自定义处理;SQL 可通过查询语句实现数据过滤、关联集成;专业工具(如 SPSS、KNIME)提供可视化界面,适合非技术人员操作,关键词包括 Pandas、SQL、SPSS。数据预处理原理的核心是通过系统性处理提升数据质量,为分析建模筑牢基础。掌握其步骤、方法与原则,能有效应对数据复杂性,从杂乱的原始数据中提取有价值信息,是数据科学实践的核心技能之一。
一个大型网站需要多少服务器?
一个大型网站所需的服务器数量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字,它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网站流量:网站的日访问量、并发用户数以及数据流量是决定服务器需求的最主要因素。高流量的网站需要更多的服务器来处理请求,以确保网站的快速响应和稳定性。网站内容:网站上的内容类型(如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等)和数量也会影响服务器的需求。多媒体内容,特别是视频和高清图片,会消耗更多的带宽和存储资源。动态内容生成:如果网站需要实时处理大量用户数据、运行复杂的后台应用或进行动态内容生成(如在线游戏、社交媒体互动等),则需要更强大的服务器支持。数据库操作:网站后台数据库的大小、复杂度和访问频率也是决定服务器需求的重要因素。高并发的数据库查询和更新操作需要高性能的数据库服务器。地理分布:为了提高全球用户的访问速度和减少延迟,大型网站可能会在全球多个地区部署服务器,采用CDN(内容分发网络)等技术。容灾备份:为了确保网站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通常会部署多套服务器作为热备或冷备,以应对硬件故障、自然灾害等意外情况。安全和性能监控:为了保证网站的安全和性能,需要部署额外的服务器或软件来进行安全监控、性能分析、日志收集等。 基于以上因素,一个大型网站可能需要数十台、数百台甚至数千台服务器。例如,像Google、Facebook、Amazon这样的互联网巨头,它们的网站和数据中心遍布全球,拥有成千上万的服务器来支持其庞大的业务。对于初创企业或中小型网站来说,可能只需要几台或几十台服务器就足够满足需求。随着业务的增长和流量的增加,再逐步扩展服务器资源,具体需要多少服务器,需要根据网站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规划来确定。
阅读数:7396 | 2022-09-29 15:48:22
阅读数:5596 | 2023-03-29 00:00:00
阅读数:5204 | 2022-03-24 15:30:57
阅读数:5111 | 2025-04-29 11:04:04
阅读数:4711 | 2021-12-10 10:57:01
阅读数:4615 | 2023-03-22 00:00:00
阅读数:4529 | 2021-09-24 15:46:03
阅读数:4503 | 2022-02-08 11:05:05
阅读数:7396 | 2022-09-29 15:48:22
阅读数:5596 | 2023-03-29 00:00:00
阅读数:5204 | 2022-03-24 15:30:57
阅读数:5111 | 2025-04-29 11:04:04
阅读数:4711 | 2021-12-10 10:57:01
阅读数:4615 | 2023-03-22 00:00:00
阅读数:4529 | 2021-09-24 15:46:03
阅读数:4503 | 2022-02-08 11:05:05
发布者:售前思思 | 本文章发表于:2021-12-10
快快云等保服务是随着社会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等保2.0标准正式实施以后,对大部分企业来说,过等保都是必须的。于是,需要申办等级保护的企业开始为一个问题头疼,怎么过等保?最好是高效、合规地过等保。
一般来说,过等保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线下过等保,第二种是云上过等保。线下过等保很容易理解,就是企业直接对自己的系统进行等级保护,而云上过等保则是指,企业将系统部署在云平台上,比如华为云,而不是将系统部署在线下机房,然后再进行等级保护。
为什么说云上过等保更容易呢?
1.极大降低等保成本
如果客户选择线下过等保,很容易遇到一个麻烦的事情——由于线下机房用了很多年,设备老旧,当客户进行等级测评的时候,就会因为机房不达标而一直通过不了,白花测评费。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客户必须花大价钱购买设备,成本就会非常高,甚至要花一两百万。同时由于要更换的设备多,会导致等保整改周期特别长,耗费很多不必要的时间。但如果客户选择云上过等保,由于云平台已经通过等保认证,客户在进行等级测评的时候,就不需要再考虑线下机房这一块的情况,可以直接采用云平台的等保证明,就会省去很大一部分的时间和成本。根据华为云做过的等保案例,选择云上过等保的客户,能比选择线下过等保的客户节约十分之九的成本。

2.省心省时间:云平台侧标准无需再考虑
虽然根据等保2.0相关规定,“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云服务客户也必须要进行等保测评。但是云上过等保,云服务商和云服务客户拥有不同控制范围,其安全责任边界不同。
具体来说,如果客户的系统部署在某个云平台上,那么涉及云平台侧的相关要求,客户就不用再单独测评,可以直接引用该平台的测评结论,所以更加简单。可以引用的测评结论包括物理和环境安全以及部分网络和通信安全、安全管理等。
快快云等保服务提供一站式、全流程服务,基于丰富的云上安全实践经验拥有资深等保安全服务专家,已经为众多企业提供过等保需求,助力企业快速完成安全建设整改,与云厂商深度合作,以SaaS模式为企业提供灵活可靠的等保安全解决方案,安全产品池及管控平台。
更多快快云等保服务请联系快快网络思思QQ-537013905。
服务器架构有哪几种?服务器都有什么类型
服务器架构这个词越来越频繁的被提及,但是还会有很多人不了解服务器架构是什么。服务器架构有哪几种?服务器一般分为分布式服务器架构、负载均衡架构还有集群服务器架构。 服务器架构有哪几种? 单层或整体架构:这种架构下,服务器应用程序的所有组件都紧密集成到一个系统或服务器中,适用于小规模的独立软件应用程序。 两层或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在这种架构中,应用程序被分为两部分:客户端负责用户界面和显示,而服务器则管理数据存储和处理。这种架构常用于数据库驱动的应用程序。 三层架构:在这个层次上,应用程序分为三部分:表示层(客户端)、应用层(中间件)和数据层(数据库)。表示层处理用户界面,应用层管理业务逻辑,而数据层负责存储和检索数据。这种架构提供了更好的可扩展性、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微服务架构:微服务架构将应用程序分解为多个小型、独立且松散耦合的服务,这些服务通过API进行通信。每个服务专注于特定业务功能,并且可以独立开发、部署和扩展。 无服务器架构:无服务器计算完全抽象了服务器管理的责任,使开发者可以专注于编写代码而不必担心服务器配置和扩展。代码执行是根据事件或触发器响应的,云提供商会自动处理服务器配置和扩展。 集群或负载平衡架构:在这种架构中,多个服务器(节点)协同工作,分发和管理传入请求并提供冗余。负载平衡在服务器节点之间均匀分配流量,以优化性能和可用性。 分布式服务器架构:分布式服务器架构意味着数据和程序不集中在同一个服务器上,而是分布在多个服务器上,以实现任务的分配与优化,克服中心主机资源紧张与响应瓶颈的问题。 服务器都有什么类型? 机架式服务器: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服务器,它的外观类似标准的19英寸机架,适合于需要高性能但空间有限的环境。机架式服务器可以通过添加更多的硬盘和内存来增加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 塔式服务器:塔式服务器的外观类似于普通PC电脑的主机,但它提供了更好的可扩展性,不需要外部设备即可升级组件。塔式服务器适合需要一定计算能力的桌面环境。 机柜式服务器:机柜式服务器是将多个服务器放入一个标准尺寸的机柜中,这样可以减少空间占用并提供更高的电源和冷却效率。机柜式服务器可能包含多个服务器的冗余配置,以确保高可用性。 刀片服务器:刀片服务器实际上是一系列紧密排列在一起的服务器模块,它们共同使用电源和风扇。每个刀片可以像单个服务器一样独立运行,从而增加了计算资源的灵活性和利用率。 其他类型的服务器:还包括如文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游戏服务器、DNS服务器、代理服务器、媒体服务器等,这些服务器分别服务于特定的网络功能和任务。 在选择服务器时,需要根据实际的业务需求和技术要求来决定哪种类型的服务器最合适。例如,文件服务器主要用于存储和共享文件,而数据库服务器则用于存储和管理大量的数据。 服务器架构有哪几种?以上就是详细的解答,服务器架构模式是一组好的经验和建议,用于设计和实现可扩展、高效且可靠的服务器基础架构。企业需要全面了解服务器架构,更好地开展业务。
数据预处理原理是什么?
在数据处理全流程中,数据预处理是提升数据质量的关键环节,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和整合,解决数据中的噪声、缺失、异构等问题。它为后续分析建模提供可靠输入,直接影响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的效果,是释放数据价值的基础步骤。一、数据预处理的定义与核心价值是什么?1、基本定义与本质数据预处理是指在数据分析前对原始数据进行检测、清洗、转换和集成的过程,涵盖从数据采集后到建模前的所有处理操作。其本质是消除数据 “杂质”、统一数据格式、强化数据关联性,将原始数据转化为符合分析需求的高质量数据集,关键词包括数据预处理、数据清洗、质量优化。2、核心价值体现解决数据质量问题,去除重复值、异常值等噪声数据,避免错误结论;统一异构数据格式,使来自不同数据源(如数据库、日志、传感器)的数据可融合分析;增强数据可用性,通过特征提取为建模提供有效输入,提升分析效率,关键词包括数据质量、格式统一、可用性增强。二、数据预处理的核心步骤与方法有哪些?1、基础处理步骤数据清洗聚焦解决数据完整性问题,通过填充缺失值(如均值填充、插值法)、删除重复记录、识别并处理异常值(如基于标准差或箱线图检测);数据转换则对数据格式和范围调整,包括标准化(将数据缩放到 0-1 范围)、归一化(调整数据分布)、编码分类变量(如独热编码),关键词包括数据清洗、缺失值处理、数据转换。2、进阶处理方法数据集成将多源数据合并,通过关联字段消除冗余(如合并用户表与订单表),构建完整数据视图;数据降维在保留关键信息前提下减少特征数量,常用方法有主成分分析(PCA)、因子分析,降低建模复杂度,关键词包括数据集成、多源合并、数据降维。三、数据预处理的关键原则与技术工具是什么?1、核心处理原则以业务目标为导向,预处理步骤需匹配分析场景(如机器学习建模需特征标准化,而简单统计分析可简化处理);保持可追溯性,记录数据处理过程(如缺失值填充方式、异常值处理规则),确保结果可复现;平衡处理成本与效果,避免过度处理增加冗余工作,关键词包括业务导向、可追溯性、成本平衡。2、常用技术工具Python 库(Pandas 用于数据清洗转换、NumPy 处理数值计算)是主流工具,支持灵活的自定义处理;SQL 可通过查询语句实现数据过滤、关联集成;专业工具(如 SPSS、KNIME)提供可视化界面,适合非技术人员操作,关键词包括 Pandas、SQL、SPSS。数据预处理原理的核心是通过系统性处理提升数据质量,为分析建模筑牢基础。掌握其步骤、方法与原则,能有效应对数据复杂性,从杂乱的原始数据中提取有价值信息,是数据科学实践的核心技能之一。
一个大型网站需要多少服务器?
一个大型网站所需的服务器数量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字,它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网站流量:网站的日访问量、并发用户数以及数据流量是决定服务器需求的最主要因素。高流量的网站需要更多的服务器来处理请求,以确保网站的快速响应和稳定性。网站内容:网站上的内容类型(如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等)和数量也会影响服务器的需求。多媒体内容,特别是视频和高清图片,会消耗更多的带宽和存储资源。动态内容生成:如果网站需要实时处理大量用户数据、运行复杂的后台应用或进行动态内容生成(如在线游戏、社交媒体互动等),则需要更强大的服务器支持。数据库操作:网站后台数据库的大小、复杂度和访问频率也是决定服务器需求的重要因素。高并发的数据库查询和更新操作需要高性能的数据库服务器。地理分布:为了提高全球用户的访问速度和减少延迟,大型网站可能会在全球多个地区部署服务器,采用CDN(内容分发网络)等技术。容灾备份:为了确保网站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通常会部署多套服务器作为热备或冷备,以应对硬件故障、自然灾害等意外情况。安全和性能监控:为了保证网站的安全和性能,需要部署额外的服务器或软件来进行安全监控、性能分析、日志收集等。 基于以上因素,一个大型网站可能需要数十台、数百台甚至数千台服务器。例如,像Google、Facebook、Amazon这样的互联网巨头,它们的网站和数据中心遍布全球,拥有成千上万的服务器来支持其庞大的业务。对于初创企业或中小型网站来说,可能只需要几台或几十台服务器就足够满足需求。随着业务的增长和流量的增加,再逐步扩展服务器资源,具体需要多少服务器,需要根据网站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规划来确定。
查看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