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售前豆豆 | 本文章发表于:2022-06-10 阅读数:7146
网上关于“如何过等保”、“等保测评机构”等等话题都有大量的分析解答。今日小编跟大家分享另一话题,也是近期不少用户都会问的一个问题:之前不用过,为什么现在要求过等保了?其实主要是等保2.0保护对象扩展了,那么等保1.0和等保2.0的区别是什么呢?
等保1.0和等保2.0的区别(主要差异)
等保2.0相比等保1.0主要有五大方面的变化:
1、名称上的变化
名称上由“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转变为“网络安全等级保护”。
2、法律效力不同
《网络安全法》第21条规定“国家实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要求网络运营者应当按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要求,履行安全保护义务”。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上升为法律义务。
3、保护对象有扩展
等保1.0主要是信息系统。而等保2.0将网络基础设施(广电网、电信网、专用通信网络等)、云计算平台/系统、采用移动互联技术的系统、物联网、工业控制系统等纳入到等级保护对象范围中。
4、 控制措施分类不同
等保1.0按照技术和管理各5个方面的要求进行分类,技术要求分为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管理要求分为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机构、人员安全管理、系统建设管理和系统运维管理。
等保2.0则有很大的变化。技术要求分为安全物理环境、安全通信网络、安全区域边界、安全计算环境、安全管理中心,管理要求分为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机构、安全人员管理、安全建设管理和安全运维管理。此外,等保2.0基本要求、测评要求、安全设计技术要求框架保持了一致性,即“一个中心,三重防护”。
5、内容进行了扩充
等保1.0有五个规定性动作,包括定级、备案、建设整改、等级测评和监督检查。而等保2.0除了定级、备案、建设整改、等级测评和监督检查之外,增加了风险评估、安全监测、通报预警、案事件调查、数据防护、灾难备份、应急处置等。
等保1.0和等保2.0的区别就是以上全部内容了,有需要做等保测评、快速过等保的用户可联系快快网络豆豆QQ177803623咨询。
等保测评需要做哪些准备?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是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环节。企业需要了解测评流程和标准要求,做好充分准备才能顺利通过。测评范围包括物理环境、网络架构、应用系统等多个层面,需要从技术和管理两个维度进行安全建设。通过测评可以有效提升系统防护能力,降低安全风险。等保测评包含哪些内容?等保测评主要依据《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进行,涵盖技术和管理两大方面。技术要求包括物理环境安全、通信网络安全、区域边界安全、计算环境安全等方面。管理要求涉及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机构、人员安全管理、系统建设管理等内容。不同等级的系统对应不同测评标准,企业需根据系统定级结果开展相应工作。如何准备等保测评材料?企业需要整理系统建设方案、网络拓扑图、安全设备清单等基础资料。同时要准备安全管理制度文件、应急预案、培训记录等管理文档。技术层面需提供系统安全配置核查表、漏洞扫描报告、渗透测试报告等证明材料。所有材料应当真实完整,能够反映系统实际安全状况。建议提前3-6个月开始准备,确保材料齐全规范。等保测评流程有哪些步骤?测评流程包括系统定级、备案、安全建设、测评和监督五个阶段。企业首先需要确定系统等级并向公安机关备案。然后根据等级要求进行安全建设,包括技术防护措施和管理制度完善。建设完成后由专业测评机构进行现场测评,出具测评报告。通过测评后还需定期开展自查,接受监督检查。整个流程可能需要3-12个月时间,企业应合理安排工作计划。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是企业信息安全建设的重要保障。通过系统化的测评准备,不仅能满足合规要求,更能切实提升系统安全防护水平。企业应当重视测评工作,建立长效安全管理机制,持续优化安全防护体系。
等保2.0和1.0测评要求有哪些不同
等保2.0出台后,很多用户还停留在1.0的刻板印象,等保2.0对于等保1.0来说还是有很大的变化,在标准内容,标准结果以及测评变化都有相应的变化,那么接下来一起来看看等保测评2.0对于1.0来说有什么不一样。1、标准内容增加了标准内容上最大的变化就是将安全要求分为了安全通用要求和扩展要求。首先,安全通用要求部分已对1.0标准的内容进行了优化,删除或修订了过时的要求项,新增了对新型网络攻击行为防护和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的新要求。其次,针对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工业控制系统等提出了新的安全扩展要求。其测评要求体现在具体工作上,就是“测评难度加大、测评工作量增加、测评标准更高”,今后一个系统测评时将由过去的一个安全要求变成现在的一个通用安全要求加N个扩展要求,对测评机构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新增的几个扩展要求,都是最新技术在网络系统上的应用。2、以基本要求为首的2.0标准,从标准结构上发生了较大的调整以安全通用要求为例,技术要求调整为安全物理环境、安全通信网络、安全区域边界、安全计算环境和安全管理中心5个层面,管理要求5个层面也重新进行了调整。从测评项数量上来看,安全通用要求二级和三级的测评项数量比1.0标准减少了,但实际上2.0标准的覆盖面比1.0标准要更广,要求也要高得多。主要体现在:第一方面、新标准将原来1.0标准的不同层面的相同要求项进行了合并,如主机、数据库、网络设备、安全设备、应用系统、数据的要求,所以该层面的一个要求项就覆盖了原标准多个层面的内容;第二方面、部分要求项的要求更高了,覆盖面更大了,比如网络入侵防范内容中,明确要求具有对关键节点从内部和外部的攻击检测能力(1.0仅要求网络边界处的检测能力);如果被保护系统使用了新技术,那么还需考虑扩展要求的内容。总的来说,就是2.0标准的覆盖范围更大了,要求更高了,系统运营使用单位须在系统建设和整改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安全防护能力。3、测评报告的变化测评联盟针对2.0标准发布了2019版测评报告模板,该模板在2015版的基础上强化了分析研判方面的要求,并强化了工具测试/渗透测试的要求。在2019版发布的同时,还发布了配套文件《等级保护测评高风险判定指引》,明确定义了各个问题场景的分析研判要求和规范。测评机构的测评难度也增加了,相同系统的测评投入也必然要增加。报告编制的难度也增加了,测评机构在报告编制阶段的投入也要增加。快快网络提供等保一站式服务,全国地区可接,测评加安全产品以及整改全包。
堡垒机是什么?
在服务器运维中,频繁的账号操作、权限混乱、操作无记录等问题,往往是数据泄露、误操作的源头。而堡垒机作为运维安全的核心工具,正是为解决这些问题而生。对新手来说,理解堡垒机的作用和价值,是搭建基础安全体系的第一步。堡垒机为什么被称为运维安全核心工具?简单说,堡垒机是所有运维操作的“唯一入口”,像一道集中管控的安全闸门。它的核心作用体现在三点:集中管理账号:将服务器、数据库等设备的账号统一收纳,避免“一人多账号、账号共用”导致的权限混乱,比如运维人员无需记住几十台服务器的密码,通过堡垒机单点登录即可访问授权设备;管控操作权限:按“最小权限原则”分配权限,比如开发人员只能查看日志,不能修改配置;管理员权限也可限制操作范围(如仅允许操作某几台服务器),避免权限滥用;记录全量操作:所有运维操作(如命令输入、文件传输)都会被实时日志记录,包括操作人、时间、内容,一旦出现问题可精准追溯,这也是等保合规的必备要求。正因覆盖“账号-权限-操作-审计”全流程,堡垒机成为运维安全的核心工具,就像给运维操作装了“监控+锁”。运维中哪些问题需要堡垒机来解决?新手常遇到的运维安全痛点,恰恰是堡垒机的强项:权限混乱:多人间共用服务器root账号,出了问题找不到责任人?堡垒机可给每个人分配独立账号,绑定操作权限,谁操作谁负责;操作无记录:误删数据库、误改配置后,无法还原操作过程?堡垒机的日志会记录每一条命令、每一次点击,支持录像回放,精准定位问题;远程访问风险:运维人员通过公共网络远程操作服务器,可能被窃听账号密码?堡垒机支持加密传输+二次认证(如短信验证码、Ukey),降低远程访问风险;合规不达标:等保测评中因“缺乏操作审计”被扣分?堡垒机的日志留存、权限管控功能,可直接满足等保对运维安全的要求。某企业曾因运维人员误删订单数据,因无操作记录无法追溯,导致损失超10万元,部署堡垒机后,类似问题可通过日志快速定位责任人并还原操作,避免损失扩大。对新手来说,堡垒机不是复杂的技术工具,而是“让运维操作可控、可查、可追溯”的安全手段。它解决的是“谁能操作、能操作什么、操作了什么”的问题,既保护服务器安全,又满足合规要求。理解这一点,就能明白为什么堡垒机是运维安全的核心——它给自由的运维操作划了安全边界,让业务在安全的前提下高效运行。
阅读数:7168 | 2022-02-17 16:46:45
阅读数:7146 | 2022-06-10 11:06:12
阅读数:5984 | 2021-05-28 17:17:10
阅读数:5716 | 2021-11-04 17:40:34
阅读数:4565 | 2021-05-20 17:23:45
阅读数:4388 | 2021-06-10 09:52:32
阅读数:4198 | 2023-04-15 11:07:12
阅读数:3997 | 2021-06-09 17:12:45
阅读数:7168 | 2022-02-17 16:46:45
阅读数:7146 | 2022-06-10 11:06:12
阅读数:5984 | 2021-05-28 17:17:10
阅读数:5716 | 2021-11-04 17:40:34
阅读数:4565 | 2021-05-20 17:23:45
阅读数:4388 | 2021-06-10 09:52:32
阅读数:4198 | 2023-04-15 11:07:12
阅读数:3997 | 2021-06-09 17:12:45
发布者:售前豆豆 | 本文章发表于:2022-06-10
网上关于“如何过等保”、“等保测评机构”等等话题都有大量的分析解答。今日小编跟大家分享另一话题,也是近期不少用户都会问的一个问题:之前不用过,为什么现在要求过等保了?其实主要是等保2.0保护对象扩展了,那么等保1.0和等保2.0的区别是什么呢?
等保1.0和等保2.0的区别(主要差异)
等保2.0相比等保1.0主要有五大方面的变化:
1、名称上的变化
名称上由“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转变为“网络安全等级保护”。
2、法律效力不同
《网络安全法》第21条规定“国家实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要求网络运营者应当按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要求,履行安全保护义务”。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上升为法律义务。
3、保护对象有扩展
等保1.0主要是信息系统。而等保2.0将网络基础设施(广电网、电信网、专用通信网络等)、云计算平台/系统、采用移动互联技术的系统、物联网、工业控制系统等纳入到等级保护对象范围中。
4、 控制措施分类不同
等保1.0按照技术和管理各5个方面的要求进行分类,技术要求分为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管理要求分为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机构、人员安全管理、系统建设管理和系统运维管理。
等保2.0则有很大的变化。技术要求分为安全物理环境、安全通信网络、安全区域边界、安全计算环境、安全管理中心,管理要求分为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机构、安全人员管理、安全建设管理和安全运维管理。此外,等保2.0基本要求、测评要求、安全设计技术要求框架保持了一致性,即“一个中心,三重防护”。
5、内容进行了扩充
等保1.0有五个规定性动作,包括定级、备案、建设整改、等级测评和监督检查。而等保2.0除了定级、备案、建设整改、等级测评和监督检查之外,增加了风险评估、安全监测、通报预警、案事件调查、数据防护、灾难备份、应急处置等。
等保1.0和等保2.0的区别就是以上全部内容了,有需要做等保测评、快速过等保的用户可联系快快网络豆豆QQ177803623咨询。
等保测评需要做哪些准备?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是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环节。企业需要了解测评流程和标准要求,做好充分准备才能顺利通过。测评范围包括物理环境、网络架构、应用系统等多个层面,需要从技术和管理两个维度进行安全建设。通过测评可以有效提升系统防护能力,降低安全风险。等保测评包含哪些内容?等保测评主要依据《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进行,涵盖技术和管理两大方面。技术要求包括物理环境安全、通信网络安全、区域边界安全、计算环境安全等方面。管理要求涉及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机构、人员安全管理、系统建设管理等内容。不同等级的系统对应不同测评标准,企业需根据系统定级结果开展相应工作。如何准备等保测评材料?企业需要整理系统建设方案、网络拓扑图、安全设备清单等基础资料。同时要准备安全管理制度文件、应急预案、培训记录等管理文档。技术层面需提供系统安全配置核查表、漏洞扫描报告、渗透测试报告等证明材料。所有材料应当真实完整,能够反映系统实际安全状况。建议提前3-6个月开始准备,确保材料齐全规范。等保测评流程有哪些步骤?测评流程包括系统定级、备案、安全建设、测评和监督五个阶段。企业首先需要确定系统等级并向公安机关备案。然后根据等级要求进行安全建设,包括技术防护措施和管理制度完善。建设完成后由专业测评机构进行现场测评,出具测评报告。通过测评后还需定期开展自查,接受监督检查。整个流程可能需要3-12个月时间,企业应合理安排工作计划。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是企业信息安全建设的重要保障。通过系统化的测评准备,不仅能满足合规要求,更能切实提升系统安全防护水平。企业应当重视测评工作,建立长效安全管理机制,持续优化安全防护体系。
等保2.0和1.0测评要求有哪些不同
等保2.0出台后,很多用户还停留在1.0的刻板印象,等保2.0对于等保1.0来说还是有很大的变化,在标准内容,标准结果以及测评变化都有相应的变化,那么接下来一起来看看等保测评2.0对于1.0来说有什么不一样。1、标准内容增加了标准内容上最大的变化就是将安全要求分为了安全通用要求和扩展要求。首先,安全通用要求部分已对1.0标准的内容进行了优化,删除或修订了过时的要求项,新增了对新型网络攻击行为防护和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的新要求。其次,针对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工业控制系统等提出了新的安全扩展要求。其测评要求体现在具体工作上,就是“测评难度加大、测评工作量增加、测评标准更高”,今后一个系统测评时将由过去的一个安全要求变成现在的一个通用安全要求加N个扩展要求,对测评机构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新增的几个扩展要求,都是最新技术在网络系统上的应用。2、以基本要求为首的2.0标准,从标准结构上发生了较大的调整以安全通用要求为例,技术要求调整为安全物理环境、安全通信网络、安全区域边界、安全计算环境和安全管理中心5个层面,管理要求5个层面也重新进行了调整。从测评项数量上来看,安全通用要求二级和三级的测评项数量比1.0标准减少了,但实际上2.0标准的覆盖面比1.0标准要更广,要求也要高得多。主要体现在:第一方面、新标准将原来1.0标准的不同层面的相同要求项进行了合并,如主机、数据库、网络设备、安全设备、应用系统、数据的要求,所以该层面的一个要求项就覆盖了原标准多个层面的内容;第二方面、部分要求项的要求更高了,覆盖面更大了,比如网络入侵防范内容中,明确要求具有对关键节点从内部和外部的攻击检测能力(1.0仅要求网络边界处的检测能力);如果被保护系统使用了新技术,那么还需考虑扩展要求的内容。总的来说,就是2.0标准的覆盖范围更大了,要求更高了,系统运营使用单位须在系统建设和整改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安全防护能力。3、测评报告的变化测评联盟针对2.0标准发布了2019版测评报告模板,该模板在2015版的基础上强化了分析研判方面的要求,并强化了工具测试/渗透测试的要求。在2019版发布的同时,还发布了配套文件《等级保护测评高风险判定指引》,明确定义了各个问题场景的分析研判要求和规范。测评机构的测评难度也增加了,相同系统的测评投入也必然要增加。报告编制的难度也增加了,测评机构在报告编制阶段的投入也要增加。快快网络提供等保一站式服务,全国地区可接,测评加安全产品以及整改全包。
堡垒机是什么?
在服务器运维中,频繁的账号操作、权限混乱、操作无记录等问题,往往是数据泄露、误操作的源头。而堡垒机作为运维安全的核心工具,正是为解决这些问题而生。对新手来说,理解堡垒机的作用和价值,是搭建基础安全体系的第一步。堡垒机为什么被称为运维安全核心工具?简单说,堡垒机是所有运维操作的“唯一入口”,像一道集中管控的安全闸门。它的核心作用体现在三点:集中管理账号:将服务器、数据库等设备的账号统一收纳,避免“一人多账号、账号共用”导致的权限混乱,比如运维人员无需记住几十台服务器的密码,通过堡垒机单点登录即可访问授权设备;管控操作权限:按“最小权限原则”分配权限,比如开发人员只能查看日志,不能修改配置;管理员权限也可限制操作范围(如仅允许操作某几台服务器),避免权限滥用;记录全量操作:所有运维操作(如命令输入、文件传输)都会被实时日志记录,包括操作人、时间、内容,一旦出现问题可精准追溯,这也是等保合规的必备要求。正因覆盖“账号-权限-操作-审计”全流程,堡垒机成为运维安全的核心工具,就像给运维操作装了“监控+锁”。运维中哪些问题需要堡垒机来解决?新手常遇到的运维安全痛点,恰恰是堡垒机的强项:权限混乱:多人间共用服务器root账号,出了问题找不到责任人?堡垒机可给每个人分配独立账号,绑定操作权限,谁操作谁负责;操作无记录:误删数据库、误改配置后,无法还原操作过程?堡垒机的日志会记录每一条命令、每一次点击,支持录像回放,精准定位问题;远程访问风险:运维人员通过公共网络远程操作服务器,可能被窃听账号密码?堡垒机支持加密传输+二次认证(如短信验证码、Ukey),降低远程访问风险;合规不达标:等保测评中因“缺乏操作审计”被扣分?堡垒机的日志留存、权限管控功能,可直接满足等保对运维安全的要求。某企业曾因运维人员误删订单数据,因无操作记录无法追溯,导致损失超10万元,部署堡垒机后,类似问题可通过日志快速定位责任人并还原操作,避免损失扩大。对新手来说,堡垒机不是复杂的技术工具,而是“让运维操作可控、可查、可追溯”的安全手段。它解决的是“谁能操作、能操作什么、操作了什么”的问题,既保护服务器安全,又满足合规要求。理解这一点,就能明白为什么堡垒机是运维安全的核心——它给自由的运维操作划了安全边界,让业务在安全的前提下高效运行。
查看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