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使用以下浏览器,以获得最佳体验。 IE 9.0+以上版本 Chrome 31+谷歌浏览器 Firefox 30+ 火狐浏览器

今天科普下服务器的具体组成配件

发布者:售前小美   |    本文章发表于:2021-11-04       阅读数:4621

日常生活中随处都能接触到服务器,有些可能你都不知道在什么情景之下运用到,一般比较多见的是在操作电脑上网,手机上网中,那么这么普遍运用的服务器,它的五脏六腑主要是什么呢?我们可以一起来了解下!

服务器一般可分为:机架服务器、刀片服务器、塔式服务器、高密机柜服务器。但是这些只是它的外表,而不是它的内核,传统服务器它的内脏主要可分为:CPU、内存、硬盘(SSD、机械)、电源、主板、风扇等。

但是因为客户群体对服务器的需求更有所提高,客户推动了服务器的改变,现在不只是单单有CPU,还有GPU、FPGA、NPU、VPU等,这个统称异构计算。说白了就是CPU和它的几个异父异母的亲兄弟,各搬自己擅长的砖,大哥CPU是总指挥官,其他的加速芯片是属于“专家型”。让服务器面对AI、4K、科学计算等业务时算得快、算得准、算的省!

CPU做出改变了,那存储肯定也是有所改变的,从介质到接口,如果说CPU是服务器的“心”,那么存储就是服务器的“胃”,传统服务器的“胃”:内存跟硬盘,这个组合,也是在悄悄的在变化。

在RAM和机械硬盘之间,持久内存和SSD填补了速度空档,让数据的存取,可以更细粒度地分层。比如,在支撑内存数据库业务的服务器上,增加NVDIMM或者持久内存,来缩短落盘时间,提供系统响应速度。

同时,在替换传统机械硬盘的道路上,SSD也是“妖招”频出,无论是闪存颗粒技术的迭代,还是接口技术的变革,都在推动SSD从速度/价格/容量各个层面,逐步“杀死”传统硬盘,这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NVMe的盛行。

所以,当我们再来瞧瞧当今的高端服务器,果真变得连它老妈都不认识了。今天的知识不懂大家有没有吸收,当然,不清楚的也可以来快快网络联系小美Q:712730906

相关文章 点击查看更多文章>
01

漏洞扫描常用步骤有哪些?漏洞扫描和渗透测试的区别

  漏洞扫描常用步骤有哪些?首先确定需要进行漏洞扫描的目标系统或网络,包括IP地址范围、域名或应用程序等。对于企业来说积极做好漏洞扫描是很重要的。   漏洞扫描常用步骤有哪些?   目标选择:确定需要进行漏洞扫描的目标系统,可以是网络设备、服务器、应用程序、数据库等。   信息收集:收集目标系统相关的信息,如IP地址、域名、应用程序版本等。这些信息有助于指导后续的漏洞扫描工作。   配置扫描工具:选择适当的漏洞扫描工具,根据目标系统的特点进行必要的配置和设置。   运行扫描:运行漏洞扫描工具,它会主动模拟攻击并探测目标系统中的漏洞。扫描过程中,工具会检查系统的配置、程序的安全性、开放端口等方面的漏洞。   漏洞分析:扫描工具会生成扫描报告,列出检测到的漏洞和弱点。这些报告包含有关漏洞的详细信息,如漏洞类型、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建议的修复方案等。   漏洞修复和加固:根据扫描报告中提供的建议,系统管理人员可以针对发现的漏洞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并加固系统的安全。   漏洞扫描和渗透测试的区别   一、概念   1、渗透测试并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国外一些安全组织达成共识的通用说法是:通过模拟恶意黑客的攻击方法,来评估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的一种评估方法。   这一过程包括对系统的任何弱点、技术缺陷或漏洞的主动分析,而分析是从一个攻击者可能存在的位置来进行的,并且从这个位置有条件的主动利用安全漏洞。   2、漏洞扫描简称漏扫,是指基于漏洞数据库,通过扫描等手段对指定的远程或本地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脆弱性进行检测、发现可利用漏洞的一种安全检测手段。漏洞扫描一般可分为网络扫描和主机扫描。   在漏扫工作中,多使用NESSUS、awvs、OpenVAS、NetSparker、OWASP ZAP等工具。通过漏洞扫描,扫描者能够发现远端网络或主机的配置信息、TCP/UDP端口的分配、提供的网络服务、服务器的具体信息等。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漏洞扫描的范围仅限于系统漏洞的发现,而渗透测试却不局限于此,而是将范围扩大至任何系统弱点和技术缺陷的发现与分析利用,自然也包括系统漏洞。   二、操作方式   1、渗透测试的一般过程主要有明确目标、信息收集、漏洞探测、漏洞验证、信息分析、获取所需、信息整理、形成测试报告。   渗透测试的操作难度大,需要使用大量的工具,其范围也是有针对性的,并且需要经验丰富的专家参与其中。全自动的漏洞扫描我们时常听说,但不依靠人工的全自动化渗透测试,却不常听说。   2、漏洞扫描是在网络设备中发现已经存在的漏洞,比如防火墙、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等各种应用,该过程是自动化的,主要针对的是网络或应用层上潜在的及已知的漏洞。漏洞的扫描过程中是不涉及漏洞利用的。   漏洞扫描需要自动化工具处理大量的资产,其扫描的范围比渗透测试要大。漏洞扫描产品通常由系统管理员或具备良好网络知识的安全人员操作,想要高效使用这些产品,需要拥有特定的产品知识。   三、性质   渗透测试的侵略性要强很多,它会试图使用各种技术手段攻击真实生产环境;相反,漏洞扫描只会以一种非侵略性的方式,仔细地定位和量化系统的所有漏洞。   四、消耗的成本及时间   渗透测试需要前期进行各种准备工作,前期信息资产收集的越全面,后期的渗透就会越深入,不仅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更是一个连锁反应;而漏洞扫描相比来说消耗的时间要少很多。   漏洞扫描是通过使用特定的软件工具和技术,对目标系统进行主动的安全检测,漏洞扫描常用步骤有哪些?以上就是详细的解答,赶紧了解下吧。

大客户经理 2024-05-21 11:26:03

02

什么是VLAN(虚拟局域网)?

在传统局域网中,设备网络归属受物理位置限制,易引发广播风暴、数据泄露等问题。VLAN(虚拟局域网)作为突破物理限制的网络分段技术,能将一个物理局域网从逻辑上划分为多个独立虚拟网段,让设备按业务需求分组,是提升网络效率、保障安全的核心技术,广泛应用于企业、园区等场景。一、VLAN 的定义与核心价值是什么?1、基本定义与本质VLAN 是通过技术手段在物理局域网基础上构建的逻辑网段,可将不同物理位置的设备归为同一虚拟网络。其本质是 “网络的逻辑隔离工具”,打破物理接线对网络分组的束缚,让设备归属仅与业务需求相关,关键词包括 VLAN、逻辑网段、物理隔离突破。2、核心价值体现分割广播域,每个 VLAN 对应独立广播域,广播包仅在所属 VLAN 内传递,避免广播风暴占用全网带宽;强化网络安全,不同 VLAN 默认无法直接通信,防止非授权设备访问敏感数据(如财务部门网段),关键词包括广播域分割、网络安全强化。二、VLAN 的实现原理与划分方式有哪些?1、核心实现原理依赖交换机端口配置与 802.1Q 标签协议,交换机通过端口绑定 VLAN ID 确定设备所属网段;跨交换机通信时,Trunk 端口携带 VLAN 标签传输数据,接收方交换机根据标签将数据转发至对应 VLAN 端口,确保同一 VLAN 设备互通,关键词包括端口配置、802.1Q 标签、Trunk 端口。2、常见划分方式基于端口划分,将交换机物理端口直接绑定 VLAN,适合设备位置固定场景(如办公室工位);基于 MAC 地址划分,根据设备网卡唯一标识分配 VLAN,适配设备频繁移动场景(如笔记本办公),关键词包括端口划分、MAC 地址划分。三、VLAN 的应用场景与关键优势是什么?1、典型应用场景企业部门隔离,将销售部、技术部、财务部划分为不同 VLAN,限制部门间非授权访问,保障数据安全;服务器集群管理,将 Web 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分配至独立 VLAN,形成分层防护,降低黑客横向渗透风险,关键词包括企业部门隔离、服务器集群管理。2、关键应用优势提升网络灵活性,设备调整位置无需重新布线,仅需修改 VLAN 配置即可接入目标网段;优化资源利用,避免不同业务流量相互干扰,保障关键服务(如视频会议)带宽稳定,关键词包括灵活性提升、资源利用优化。VLAN 通过逻辑分段重构网络架构,在解决传统局域网痛点的同时,适配多样化业务需求。其在效率提升、安全防护、灵活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使其成为现代网络建设的基础技术,支撑各类场景下的高效网络运行。

售前飞飞 2025-09-21 00:00:00

03

支付平台的服务器要怎么选择?

支付平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直接影响着用户体验和平台信誉。因此,选择合适的服务器对支付平台至关重要。下面我们将探讨支付平台在选择服务器时需要考虑的几个关键因素,包括性能、安全性、可扩展性、容灾能力和技术支持。性能支付平台需要处理大量的交易请求,服务器的性能是影响交易速度和用户体验的关键因素。选择高性能的服务器有助于确保平台在高峰期也能平稳运行。处理器性能:选择高性能的多核处理器(如Intel Xeon或AMD EPYC)以保证服务器的计算能力。内存大小:充足的内存可以提高服务器的响应速度,推荐至少32GB的内存配置。存储速度:使用NVMe SSD存储设备,可以大幅提高数据读写速度,进而提升整体性能。安全性支付平台处理的是用户的敏感信息和资金交易,因此安全性是首要考虑的因素。防火墙:选择支持强大防火墙功能的服务器,可以有效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DDoS防护:部署有DDoS防护机制的服务器,能够抵御大规模的流量攻击,保障平台的正常运行。数据加密:确保服务器支持数据加密技术,如SSL/TLS加密,保护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定期更新和补丁:选择有良好安全更新和补丁支持的服务器提供商,及时修补系统漏洞。可扩展性随着平台业务的增长,服务器的扩展能力变得尤为重要。选择具有良好可扩展性的服务器,可以确保平台在业务增长时依然能够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弹性云服务器:选择弹性云服务器可以根据业务需求动态调整资源,避免资源浪费和性能瓶颈。集群架构:使用集群架构可以通过增加节点的方式来提升整体性能和可靠性。容灾能力支付平台必须具备高可用性和容灾能力,以确保在意外情况下业务能够快速恢复。多数据中心部署:选择支持多数据中心部署的服务器提供商,确保在一个数据中心发生故障时,其他数据中心能够接管业务。定期备份: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并存储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以防止数据丢失。自动故障转移:配置自动故障转移机制,当服务器出现故障时,系统能够自动切换到备用服务器。技术支持服务器提供商的技术支持也是选择的重要考量因素。支付平台需要全天候的技术支持,以确保在出现问题时能够迅速解决。24/7技术支持:选择提供24/7技术支持的服务器提供商,确保任何时候都有专业人员协助解决问题。服务级别协议(SLA):选择有明确SLA保障的提供商,确保在服务中断时能够获得赔偿和快速恢复。支付平台在选择服务器时需要综合考虑性能、安全性、可扩展性、容灾能力和技术支持等多个方面。选择合适的服务器不仅能够保障平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能提升用户体验和平台信誉。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支付平台需要与时俱进,选择最符合自身需求的服务器解决方案,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用户需求。

售前小潘 2024-07-27 03:03:04

新闻中心 > 市场资讯

查看更多文章 >
今天科普下服务器的具体组成配件

发布者:售前小美   |    本文章发表于:2021-11-04

日常生活中随处都能接触到服务器,有些可能你都不知道在什么情景之下运用到,一般比较多见的是在操作电脑上网,手机上网中,那么这么普遍运用的服务器,它的五脏六腑主要是什么呢?我们可以一起来了解下!

服务器一般可分为:机架服务器、刀片服务器、塔式服务器、高密机柜服务器。但是这些只是它的外表,而不是它的内核,传统服务器它的内脏主要可分为:CPU、内存、硬盘(SSD、机械)、电源、主板、风扇等。

但是因为客户群体对服务器的需求更有所提高,客户推动了服务器的改变,现在不只是单单有CPU,还有GPU、FPGA、NPU、VPU等,这个统称异构计算。说白了就是CPU和它的几个异父异母的亲兄弟,各搬自己擅长的砖,大哥CPU是总指挥官,其他的加速芯片是属于“专家型”。让服务器面对AI、4K、科学计算等业务时算得快、算得准、算的省!

CPU做出改变了,那存储肯定也是有所改变的,从介质到接口,如果说CPU是服务器的“心”,那么存储就是服务器的“胃”,传统服务器的“胃”:内存跟硬盘,这个组合,也是在悄悄的在变化。

在RAM和机械硬盘之间,持久内存和SSD填补了速度空档,让数据的存取,可以更细粒度地分层。比如,在支撑内存数据库业务的服务器上,增加NVDIMM或者持久内存,来缩短落盘时间,提供系统响应速度。

同时,在替换传统机械硬盘的道路上,SSD也是“妖招”频出,无论是闪存颗粒技术的迭代,还是接口技术的变革,都在推动SSD从速度/价格/容量各个层面,逐步“杀死”传统硬盘,这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NVMe的盛行。

所以,当我们再来瞧瞧当今的高端服务器,果真变得连它老妈都不认识了。今天的知识不懂大家有没有吸收,当然,不清楚的也可以来快快网络联系小美Q:712730906

相关文章

漏洞扫描常用步骤有哪些?漏洞扫描和渗透测试的区别

  漏洞扫描常用步骤有哪些?首先确定需要进行漏洞扫描的目标系统或网络,包括IP地址范围、域名或应用程序等。对于企业来说积极做好漏洞扫描是很重要的。   漏洞扫描常用步骤有哪些?   目标选择:确定需要进行漏洞扫描的目标系统,可以是网络设备、服务器、应用程序、数据库等。   信息收集:收集目标系统相关的信息,如IP地址、域名、应用程序版本等。这些信息有助于指导后续的漏洞扫描工作。   配置扫描工具:选择适当的漏洞扫描工具,根据目标系统的特点进行必要的配置和设置。   运行扫描:运行漏洞扫描工具,它会主动模拟攻击并探测目标系统中的漏洞。扫描过程中,工具会检查系统的配置、程序的安全性、开放端口等方面的漏洞。   漏洞分析:扫描工具会生成扫描报告,列出检测到的漏洞和弱点。这些报告包含有关漏洞的详细信息,如漏洞类型、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建议的修复方案等。   漏洞修复和加固:根据扫描报告中提供的建议,系统管理人员可以针对发现的漏洞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并加固系统的安全。   漏洞扫描和渗透测试的区别   一、概念   1、渗透测试并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国外一些安全组织达成共识的通用说法是:通过模拟恶意黑客的攻击方法,来评估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的一种评估方法。   这一过程包括对系统的任何弱点、技术缺陷或漏洞的主动分析,而分析是从一个攻击者可能存在的位置来进行的,并且从这个位置有条件的主动利用安全漏洞。   2、漏洞扫描简称漏扫,是指基于漏洞数据库,通过扫描等手段对指定的远程或本地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脆弱性进行检测、发现可利用漏洞的一种安全检测手段。漏洞扫描一般可分为网络扫描和主机扫描。   在漏扫工作中,多使用NESSUS、awvs、OpenVAS、NetSparker、OWASP ZAP等工具。通过漏洞扫描,扫描者能够发现远端网络或主机的配置信息、TCP/UDP端口的分配、提供的网络服务、服务器的具体信息等。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漏洞扫描的范围仅限于系统漏洞的发现,而渗透测试却不局限于此,而是将范围扩大至任何系统弱点和技术缺陷的发现与分析利用,自然也包括系统漏洞。   二、操作方式   1、渗透测试的一般过程主要有明确目标、信息收集、漏洞探测、漏洞验证、信息分析、获取所需、信息整理、形成测试报告。   渗透测试的操作难度大,需要使用大量的工具,其范围也是有针对性的,并且需要经验丰富的专家参与其中。全自动的漏洞扫描我们时常听说,但不依靠人工的全自动化渗透测试,却不常听说。   2、漏洞扫描是在网络设备中发现已经存在的漏洞,比如防火墙、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等各种应用,该过程是自动化的,主要针对的是网络或应用层上潜在的及已知的漏洞。漏洞的扫描过程中是不涉及漏洞利用的。   漏洞扫描需要自动化工具处理大量的资产,其扫描的范围比渗透测试要大。漏洞扫描产品通常由系统管理员或具备良好网络知识的安全人员操作,想要高效使用这些产品,需要拥有特定的产品知识。   三、性质   渗透测试的侵略性要强很多,它会试图使用各种技术手段攻击真实生产环境;相反,漏洞扫描只会以一种非侵略性的方式,仔细地定位和量化系统的所有漏洞。   四、消耗的成本及时间   渗透测试需要前期进行各种准备工作,前期信息资产收集的越全面,后期的渗透就会越深入,不仅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更是一个连锁反应;而漏洞扫描相比来说消耗的时间要少很多。   漏洞扫描是通过使用特定的软件工具和技术,对目标系统进行主动的安全检测,漏洞扫描常用步骤有哪些?以上就是详细的解答,赶紧了解下吧。

大客户经理 2024-05-21 11:26:03

什么是VLAN(虚拟局域网)?

在传统局域网中,设备网络归属受物理位置限制,易引发广播风暴、数据泄露等问题。VLAN(虚拟局域网)作为突破物理限制的网络分段技术,能将一个物理局域网从逻辑上划分为多个独立虚拟网段,让设备按业务需求分组,是提升网络效率、保障安全的核心技术,广泛应用于企业、园区等场景。一、VLAN 的定义与核心价值是什么?1、基本定义与本质VLAN 是通过技术手段在物理局域网基础上构建的逻辑网段,可将不同物理位置的设备归为同一虚拟网络。其本质是 “网络的逻辑隔离工具”,打破物理接线对网络分组的束缚,让设备归属仅与业务需求相关,关键词包括 VLAN、逻辑网段、物理隔离突破。2、核心价值体现分割广播域,每个 VLAN 对应独立广播域,广播包仅在所属 VLAN 内传递,避免广播风暴占用全网带宽;强化网络安全,不同 VLAN 默认无法直接通信,防止非授权设备访问敏感数据(如财务部门网段),关键词包括广播域分割、网络安全强化。二、VLAN 的实现原理与划分方式有哪些?1、核心实现原理依赖交换机端口配置与 802.1Q 标签协议,交换机通过端口绑定 VLAN ID 确定设备所属网段;跨交换机通信时,Trunk 端口携带 VLAN 标签传输数据,接收方交换机根据标签将数据转发至对应 VLAN 端口,确保同一 VLAN 设备互通,关键词包括端口配置、802.1Q 标签、Trunk 端口。2、常见划分方式基于端口划分,将交换机物理端口直接绑定 VLAN,适合设备位置固定场景(如办公室工位);基于 MAC 地址划分,根据设备网卡唯一标识分配 VLAN,适配设备频繁移动场景(如笔记本办公),关键词包括端口划分、MAC 地址划分。三、VLAN 的应用场景与关键优势是什么?1、典型应用场景企业部门隔离,将销售部、技术部、财务部划分为不同 VLAN,限制部门间非授权访问,保障数据安全;服务器集群管理,将 Web 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分配至独立 VLAN,形成分层防护,降低黑客横向渗透风险,关键词包括企业部门隔离、服务器集群管理。2、关键应用优势提升网络灵活性,设备调整位置无需重新布线,仅需修改 VLAN 配置即可接入目标网段;优化资源利用,避免不同业务流量相互干扰,保障关键服务(如视频会议)带宽稳定,关键词包括灵活性提升、资源利用优化。VLAN 通过逻辑分段重构网络架构,在解决传统局域网痛点的同时,适配多样化业务需求。其在效率提升、安全防护、灵活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使其成为现代网络建设的基础技术,支撑各类场景下的高效网络运行。

售前飞飞 2025-09-21 00:00:00

支付平台的服务器要怎么选择?

支付平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直接影响着用户体验和平台信誉。因此,选择合适的服务器对支付平台至关重要。下面我们将探讨支付平台在选择服务器时需要考虑的几个关键因素,包括性能、安全性、可扩展性、容灾能力和技术支持。性能支付平台需要处理大量的交易请求,服务器的性能是影响交易速度和用户体验的关键因素。选择高性能的服务器有助于确保平台在高峰期也能平稳运行。处理器性能:选择高性能的多核处理器(如Intel Xeon或AMD EPYC)以保证服务器的计算能力。内存大小:充足的内存可以提高服务器的响应速度,推荐至少32GB的内存配置。存储速度:使用NVMe SSD存储设备,可以大幅提高数据读写速度,进而提升整体性能。安全性支付平台处理的是用户的敏感信息和资金交易,因此安全性是首要考虑的因素。防火墙:选择支持强大防火墙功能的服务器,可以有效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DDoS防护:部署有DDoS防护机制的服务器,能够抵御大规模的流量攻击,保障平台的正常运行。数据加密:确保服务器支持数据加密技术,如SSL/TLS加密,保护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定期更新和补丁:选择有良好安全更新和补丁支持的服务器提供商,及时修补系统漏洞。可扩展性随着平台业务的增长,服务器的扩展能力变得尤为重要。选择具有良好可扩展性的服务器,可以确保平台在业务增长时依然能够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弹性云服务器:选择弹性云服务器可以根据业务需求动态调整资源,避免资源浪费和性能瓶颈。集群架构:使用集群架构可以通过增加节点的方式来提升整体性能和可靠性。容灾能力支付平台必须具备高可用性和容灾能力,以确保在意外情况下业务能够快速恢复。多数据中心部署:选择支持多数据中心部署的服务器提供商,确保在一个数据中心发生故障时,其他数据中心能够接管业务。定期备份: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并存储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以防止数据丢失。自动故障转移:配置自动故障转移机制,当服务器出现故障时,系统能够自动切换到备用服务器。技术支持服务器提供商的技术支持也是选择的重要考量因素。支付平台需要全天候的技术支持,以确保在出现问题时能够迅速解决。24/7技术支持:选择提供24/7技术支持的服务器提供商,确保任何时候都有专业人员协助解决问题。服务级别协议(SLA):选择有明确SLA保障的提供商,确保在服务中断时能够获得赔偿和快速恢复。支付平台在选择服务器时需要综合考虑性能、安全性、可扩展性、容灾能力和技术支持等多个方面。选择合适的服务器不仅能够保障平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能提升用户体验和平台信誉。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支付平台需要与时俱进,选择最符合自身需求的服务器解决方案,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用户需求。

售前小潘 2024-07-27 03:03:04

查看更多文章 >
AI助理

您对快快产品更新的整体评价是?

期待您提供更多的改进意见(选填)

提交成功~
提交失败~

售前咨询

售后咨询

  • 紧急电话:400-9188-010

等级保护报价计算器

今天已有1593位获取了等保预算

所在城市:
机房部署:
等保级别:
服务器数量:
是否已购安全产品:
手机号码:
手机验证码:
开始计算

稍后有等保顾问致电为您解读报价

拖动下列滑块完成拼图

您的等保预算报价0
  • 咨询费:
    0
  • 测评费:
    0
  • 定级费:
    0
  • 产品费:
    0
联系二维码

详情咨询等保专家

联系人:潘成豪

13055239889